[发明专利]用于结构性粘合的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60948.3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U.埃尔林曼;U.舒曼;B.泽辛;M.巴尔博-布洛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莎欧洲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6 | 分类号: | C09J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宋莉 |
地址: | 德国诺***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性 粘合 片状结构体 宽度补偿 柔性胶带 柔性胶 胶带 金属 木材 玻璃 塑料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柔性胶带的方法,所述胶带用于结构性粘合、特别地用于不同材料如金属、木材、玻璃和/或塑料的间隙宽度补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的方法,所述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用于结构性粘合、更特别地用于不同材料如金属、木材、玻璃和/或塑料、特别地汽车工业中的车身部件的间隙补偿。
一般现有技术
借助于热固化的基于环氧化物或氨基甲酸酯的液体胶粘剂的(例如,在汽车制造中的)部件的结构性粘合已早为人知。这些胶粘剂经由经受复杂控制的计量器施加,并且通常不具有初始粘性(即所谓的发粘(Tack)),这意味着部件必须在整个固化期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不滑动。
这样的液体胶粘剂的缺点是,在热固化步骤中,它们经过粘度非常低的相,其结果是它们可在粘合接缝中及其上方蔓延或“渗出”,由此导致待粘附的部件被液体胶粘剂污染。在一些情况下,液体胶粘剂的流出粘合接缝的部分甚至如此之大,以至于不再可确保部件的有效粘合。这个问题特别地存在于大面积的粘合中和/或存在于其中待粘合的部件的表面不平坦(例如倾斜或为复杂的3D形状)、具有最高达几mm的间隙差的那些应用中。此外,液体胶粘剂通常在升高的温度下被活化,这对于敏感部件可成问题。
DE 10 2011 008 191 A1描述了具有织物载体的可热活化的结构性压敏胶带,其可用于将多个胶粘剂层层压在一起,以得到可在应用中补偿公差并且更有效地适应凹陷或弯曲的表面的厚度。而且,织物容许胶粘剂(如果其在加热期间为液体的话)流动穿过并与织物另一侧上的胶粘剂连接。穿过织物的胶粘剂的液体组分的吸取(芯吸)可导致,胶粘剂未均匀地渗透织物。然而,芯吸确保尚未完全固化的组件不滑动。压敏胶粘剂体系的缺点是,织物载体具有有限的耐热性,因此它无法与需要高温来固化的胶粘剂一起使用。因此,所述压敏胶粘剂体系例如可用于将镜脚支架(反射镜固定架)粘附到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但不适用于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进行的并且通常需要180℃的温度持续30分钟的其他典型的胶粘粘合应用。
因此,对于如下的用于结构性粘合的(压敏)胶粘剂体系存在需求:其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特别地能够实现对于使用该体系粘合的部件而言令人满意的粘合强度,同时胶粘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流失。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用于制造改善的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的方法,所述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适合用于结构性粘合、尤其适用于补偿待粘合部件之间的间隙差。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提出如权利要求1-8中限定的用于制造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的方法,所述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避免已知液体胶粘剂的上述问题。
更特别地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提供如下的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其容易处理并且鉴于合适的胶粘剂的选择,已经呈现压敏胶粘性,使得在施用至待粘合的部件期间没有滑动,并且使得与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液体胶粘剂的情况相比更为精确的粘合成为可能。而且,本发明的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在热固化步骤中胶粘剂保持尺寸稳定并且因此不从粘合接缝流出或渗出,使得迅速且持久地确保待粘合部件的粘合并且同时可实现高的粘合强度。而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提供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其能够补偿待粘合部件之间的最高达几mm的间隙差(称为间隙补偿或“间隙填充”)。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的方法,所述柔性胶粘性片状结构体包括均匀的胶粘剂和柔性的开孔泡沫基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如下提供均匀的胶粘剂:(I)任选地在暴露于热和/或剪切的情况下,任选地在一种或多种溶剂中,溶解和/或细分散(细粒化)各成分,或(II)在暴露于热的情况下,熔化包括各成分的均匀的热熔性胶粘剂;
B.使柔性的开孔泡沫基底与得自步骤A的均匀胶粘剂接触;
C.(I)蒸发溶剂,如果存在的话,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莎欧洲股份公司,未经德莎欧洲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0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