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溅射靶及溅射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1310.1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梅本启太;张守斌;陆田雄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太阳能先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C22C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苏萌;钟守期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溅射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具有In的含量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
存在In单质相和Cu11In9化合物相,所述In单质相及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XRD峰值比I(In)/I(Cu11In9)在0.01以上3以下的范围内,
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平均粒径为150μm以下,氧含量为500质量ppm以下,理论密度比为85%以上。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所述In单质相的平均粒径为1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作为Na化合物的NaF、NaCl、Na2S、Na2Se中的1种或2种以上,该Na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作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种或2种,该K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作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种或2种,该K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作为K化合物的KF、KCl、K2S、K2Se中的1种或2种,该K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7.一种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包括
In-Cu合金粉准备工序,即通过喷射温度700℃以上900℃以下的气体雾化,准备In-Cu合金粉,所述In-Cu合金粉具有In的含量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存在In单质相和Cu11In9化合物相,所述In单质相及所述Cu11In9化合物相的XRD峰值比I(In)/I(Cu11In9)在0.01以上3以下的范围内,氧浓度为500质量ppm以下,平均粒径为125μm以下;和
烧结工序,即烧结包含所述In-Cu合金粉的原料粉末。
8.一种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溅射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料调配工序,即称量Cu原料和In原料,以成为In的含量为45原子%以上90原子%以下、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
熔融工序,即将所述Cu原料及In原料加热至1100℃以上熔融而形成熔液;
铸造工序,即将所述熔液注入铸模,并以10℃/min以上的冷却速度冷却至5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太阳能先锋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太阳能先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13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供给装置及蒸镀装置
- 下一篇:非磁性材料分散型Fe-Pt系溅射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