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式功率传输垫和操作感应式功率传输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3242.2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2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S·韦克斯勒;R·贡特;R·许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8;B60L53/39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功率 传输 操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式功率传输垫(1)、特别是用于向车辆的感应式功率传输的系统的传输垫,所述功率传输垫包括静止部件(2)和可移动部件(3),其中可移动部件(3)包括初级绕组结构(4),其中感应式功率传输垫(1)包括至少一个致动结构,其中可移动部件(3)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致动结构至少在第一方向(z)上可移动,其中感应式功率传输垫(1)包括剪式提升结构,其中可移动部件(3)和静止部件(2)通过所述剪式提升结构耦接,其中所述剪式提升结构的剪式布置结构(7a、7b)通过至少一个固定支承(10)耦接到静止部件(2),其中剪式布置结构(7a、7b)通过至少一个浮动支承(11)耦接到可移动部件(3),以及一种操作感应式功率传输垫(1)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式功率传输垫和一种操作感应式功率传输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和/或道路汽车可以通过借助于感应式功率传输而传输的电能来运行。这种车辆可以包括电路布置,所述电路布置可以是车辆的牵引系统或牵引系统的一部分,所述电路布置包括适用于接收交变电磁场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交流电的接收装置。此外,这种车辆可以包括适用于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的整流器。DC可以用来给牵引电池充电或者操作电机。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于逆变器将DC转换为AC。
感应式功率传输使用两组例如三相绕组来执行。第一组安装在地面上(初级绕组或初级绕组结构),并且可以由路旁功率换流器(WPC)供电。第二组绕组(次级绕组结构)安装在车辆上。例如,第二组绕组可以附接在车辆的下方、在有轨电车的情况下附接在有轨电车的一些车厢下方。对于汽车,它可以附接到车辆底板上。第二组绕组或通常地说次级侧常常被称为拾取装置或接收器。第一组绕组和第二组绕组形成高频变压器以将电能传输至车辆。这可以在静态(车辆不运动时)和在动态(车辆运动时)下完成。
特别是在道路汽车的情况下,静止的初级单元包括通常在空间上分开布置的多个元件。
GB2512864A公开了一种感应式功率传输垫、特别是用于向车辆进行感应式功率传输的系统的感应式功率传输垫,所述感应式功率传输垫包括壳体、初级绕组结构、连接端子,其中感应式功率传输垫还包括逆变器,其中逆变器布置在壳体内,其中逆变器的输入侧电耦接到连接端子,并且逆变器的输出侧电耦接到初级绕组结构。
还已知的是包括可移动初级元件的感应式功率传输系统。US5654621A公开了一种感应式发射器,其具有初级元件和附接到车辆的次级元件,其中初级元件被功率驱动以在预定的空间区域的情况下在全部三个空间坐标中运动。
DE102010042395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电池的感应式充电的系统,其中初级线圈可自动放置。
DE102007033654A1公开了一种具有驱动结构的基座单元,以减小初级导体与次级线圈之间的距离。
US2010/0235006A1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自动充电设备,其包括基座、剪式提升机、底座、接头和充电器。充电器被配置为物理地或经由接近而与车辆插座配合。
PCT/EP2015/054106(PCT申请号,尚未公开)公开了一种包括静止部件和可移动部件的感应式功率传输垫,其中可移动部件包括初级绕组结构,其中可移动部件可在缩回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运动。此外,感应式功率传输垫设计和/或可控制为使得可移动部件仅可移动到一组预定位置中的位置,其中该组预定位置是缩回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的所有位置的子集。
发明内容
现有下述技术问题:提供特别是在感应式功率传输垫污染和/或结冰的情况下使得能够实现伸展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的可靠运动的感应式功率传输垫以及操作这种感应式功率传输垫的方法。
所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由具有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的主题提供。通过具有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的主题来提供其它有利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庞巴迪无接触运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