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铸造用保护渣以及连续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3468.2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8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花尾方史;内藤大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B22D11/00;C22C38/00;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铸造 保护 以及 方法 | ||
一种连续铸造用保护渣,具有含有CaO:25~60质量%、SiO2:15~45质量%、F:5~25质量%、S:0.2~1.0质量%、Li2O、Na2O和K2O的合计:0~20质量%的基材组成,在所述基材组成中,f(1)为0.90~1.90,f(2)为0.10~0.40,f(3)为0~0.40,CaO、SiO2、F、S、Li2O、Na2O、K2O的合计为90~100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铸造用保护渣(mold flux)以及连续铸造方法。该保护渣以及连续铸造方法,在通过连续铸造来制造含Al钢以及含Al亚包晶钢的铸坯时为了防止在铸坯表面发生的裂纹而被很适宜地使用。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1月5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5-217238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原因到此。
背景技术
在通过连续铸造来制造钢的板坯时,在铸模(铸型)内钢液凝固而形成凝固壳。如果该凝固壳的厚度不均匀,则在铸坯表面容易发生裂纹。
为了防止铸坯表面的裂纹,使铸模内的凝固壳的厚度均匀、即将凝固壳的顶端部缓慢地冷却(以下称为缓冷)是有效的。为了该缓冷,利用了保护渣。
保护渣被向铸模内的钢液上供给,通过来自钢液的供热而熔融,在钢液上形成熔融层。形成了该熔融层的熔融渣,沿着铸模的内壁向铸模与凝固壳之间的间隙流入,形成薄膜。通过该薄膜来将与薄膜接触的钢液以及凝固壳缓冷。
在刚开始铸造后,薄膜通过由铸模引起的冷却而凝固,形成玻璃状的薄膜。其后,随着时间的经过,从玻璃状的薄膜中析出结晶。如果将该薄膜的结晶化促进,则铸模侧的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因此,在铸模与薄膜之间的界面热阻增大,薄膜中的辐射传热也被抑制。结果,能够将与薄膜接触的钢液以及凝固壳适当地缓冷。
作为在铸坯表面容易发生裂纹的钢,已知有亚包晶钢。作为该亚包晶钢,例如可举出含有0.06~0.20质量%的C的钢。亚包晶钢,从液相向固相变化时的凝固收缩率大。因此,特别是对于亚包晶钢而言,将凝固壳的顶端部缓冷是很重要的。专利文献1~7公开了防止或抑制这样的亚包晶钢的铸坯表面的裂纹的手段。
例如,作为促进上述那样的薄膜的结晶化的手段,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以下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1300℃下的粘度为0.6~2.5泊(poise)、凝固温度为1150~1250℃的连续铸造用保护渣。在该专利文献1中,提高保护渣的凝固温度,来促进了渣(薄膜)的结晶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连续铸造用保护渣,其主成分为CaO以及SiO2,碱度为1.2~1.6,MgO含量为1.5质量%以下。在该专利文献2中,增大保护渣的碱度(CaO相对于SiO2的质量比)、并降低MgO含量,来促进渣(薄膜)的结晶化。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保护渣,其具有:在凝固时析出镁黄长石(akermanite)(2CaO·MgO·2SiO2)、钙铝黄长石(gehlenite)(2CaO·Al2O3·SiO2)、它们的无限固溶体即黄长石(melilite)作为主要的结晶相的组成。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这样的组成来使渣的结晶化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