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智能安全系统、方法和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63500.7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2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三轮和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技术未来 |
主分类号: | G08B27/00 | 分类号: | G08B27/00;G08B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雾 安全系统 确定装置 数字智能 鼓风机 烟雾扩散 防火门 检测 疏散 人体检测装置 烟雾检测装置 火灾 安全地点 检测装置 人员疏散 烟雾信息 引导控制 排烟口 鼓风 开口 防火 外部 流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智能安全系统、方法和程序,其能够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安全地引导设施中的人员疏散。数字智能安全系统(1000)包括:烟雾确定装置(112),其基于由多个烟雾检测装置(234)检测的烟雾信息来确定烟雾的流动方向、体积和速度;鼓风机,其安装在烟雾扩散点处,所述烟雾扩散点包括在外部周围的诸如窗或排烟口之类的开口,并且所述鼓风机基于烟雾确定装置的确定结果来设定鼓风方向;防火门检测装置(113),其检测安装在设施中的防火门/防火闸(228)未关闭;人体检测装置(114),其检测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未能逃脱的人;以及控制单元(115),其基于烟雾确定装置(112)的确定结果来指定安全地点并且执行疏散引导控制以引导与设施有关的人员的疏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智能安全系统、方法和程序,其通过从安装在设施中的安全有关设备收取信息来监视设施的状态并且安全地引导与该设施有关的人员从火灾或可疑人疏散。
背景技术
建筑物和设施的规模扩张和集中以及使房屋多层化日益得到促进。例如,商业设施、酒店、多层办公室、多用途综合建筑、会场、医院、剧院、大学、工厂、多层或超高层公寓大楼、航站楼、地下商场、船舶、个人拥有住房等的掺杂性和复杂性都是显著的。
用于安全性以及便利性的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已经要求复杂的安全措施。大型设施中的常驻人口较大,导致由事故、事变或火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
事故和事变包括来自外部的侵入者的侵入和由公司内部人员泄露的信息。作为防止从外部侵入的预防犯罪措施,已经升级和扩展双重锁、安全摄像头、犯罪传感器、认证密码和指纹认证等。另外,作为向内部人员等提供信息的管理,已经引入认证照相机、RFID读取器、密码和指纹认证。
首先,诸如火灾警报器、灭火设备和疏散设施等的预防措施被列举为防止火焰、烟雾和气体等的完整装备。另外,包括火灾报警、火灾扑救和疏散引导等在内的疏散演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已经发生了人被吞没在火焰、烟雾和气体等中但不知道疏散方向而未能逃脱的火灾事故。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与便携式通信终端联锁并且包括疏散引导单元的火灾疏散设备,所述疏散引导单元当接收疏散引导消息时从显示建筑物内部的电子地图基于便携式通信终端在建筑物中的位置抓取附近的疏散出口,并且输出地图图像和疏散声音以沿疏散方向引导疏散。与烟雾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应于火灾的位点,以便使疏散引导单元沿从火灾位点逃逸的烟雾的流动方向引导疏散。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6-015133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诸如传统的大型商业设施、医院、酒店、综合设施、航空集散站、地下商场、剧院、会场或船舶之类的特殊建筑物(以下称为建筑设施)中,在如发挥排放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功能的消防设备之中,还有机械排烟系统和通过在外部周围的窗的自然烟雾通风,并且尤其对于大型和地下建筑设施而言,机械排烟是强制性的。然而,在这些设施的监视系统中,尚未令人满意的是这样的系统,即,所述系统通知实时状态,例如,火灾位点、楼层号以及未能逃脱的人驻留的地点并且所述系统防止事故、事变和火灾。如果发生对人致命的火灾的事件,为了应对由火灾产生的且以各种速度错综复杂地填充设施内部的烟雾、有毒气体或一氧化碳(以下统称为烟雾),则有法定的安装标准,所述法定的安装标准为在建筑设施中的排烟口应当安装在离设施内的各种位置不超过30米的距离处,并且必须遵守标准。排烟口具有向户外排放烟雾的功能,然而,烟雾在靠近天花板的上部分处通过热空气积聚并且相对于桌子、展示家具、货物和隔离物没有通过排烟系统充分地排放,并且烟雾被填充在房间内并且其浓度变高,并且可见度变低并且安全疏散方向未知,并且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准确地确定如何引导由于有毒气体而昏迷且已变得无法呼吸的疏散者疏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技术未来,未经株式会社技术未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