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3749.8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宇佐美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9/48 | 分类号: | B29C49/48;B29C4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塑成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连杆构件(80),其具有突状的把手形成部(85),该把手形成部用于对吹塑成形时膨胀的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从而在容器的一部分形成把手部;活塞构件(90),其相对于模腔(70a)前进移动从而推压连杆构件(80)使连杆构件(80)转动,使把手形成部(85)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加压位置。把手形成部(85)具有对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的加压面(85a)以及能够与活塞构件(90)接触的接触面(85b),活塞构件(90)具有推压面(92a),在使加压面(85a)移动时推压面(92a)与接触面(85b)接触,将把手形成部(85)向模腔(70a)内推压,加压面(85a)在活塞构件(90)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把手形成部(85)的与接触面(85b)相反的那一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容器的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收纳、搬运调料、饮料、酒类等,会使用树脂制的容器。容量大的容器的主体直径较大,单手难以把持。因此,吹塑成形时有时会在容器的主体部形成把手部。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吹塑成形用的模具,其在连杆构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形成把手部的突起部,且在连杆构件的隔着轴部的另一端侧设有用于使连杆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15219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中,在吹塑成形时,在连杆构件的一端侧的突起部作用有使预成形体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而在连杆构件的隔着轴部的另一端侧作用有用于使连杆构件转动的力。该构成在吹塑成形时容易在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轴部产生破损、故障等不良状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容易发生破损、故障的模具、吹塑成形装置及吹塑成形方法。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模具是用于将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插入模腔内来进行吹塑成形、从而制造带把手部的树脂制容器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包括:
连杆构件,其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转动,具有突状的把手形成部,该把手形成部用于对吹塑成形时膨胀的所述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从而在所述容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把手部;以及
活塞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模腔前进移动从而推压所述连杆构件,使所述连杆构件转动,使所述把手形成部从待机位置向加压位置移动,
所述连杆构件的把手形成部具有:
加压面,其对吹塑成形时膨胀的所述预成形体的一部分加压;以及
接触面,其能够与所述活塞构件接触,
所述活塞构件具有推压面,在使所述把手形成部的所述加压面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到所述加压位置的过程中,该推压面与所述接触面接触,将所述把手形成部向所述模腔内推压,
所述加压面在所述活塞构件的移动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把手形成部的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那一侧。
采用该结构,在活塞构件的移动方向上,加压面配置在与接触面相反的那一侧。因此,吹塑成形时在连杆构件作用有力的部位成为作用有使预成形体膨胀的吹塑气体的力的加压面和作用有使连杆构件转动的力的接触面。因而,吹塑成形时作用于连杆构件的力的大部分集中于把手形成部,能够减小施加于连杆构件的长条状的部位、轴部的负荷,能够抑制连杆构件、轴部破损或出现故障。
另外,本发明的模具也可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7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