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导电膜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63878.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亘;原务;武藤豪志;近藤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H05B33/10;H05B33/26;H05B33/28;H01B5/14;H01B13/00;H01L51/4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 层叠层 透明导电膜 透明树脂层 透明树脂膜 无机微粒 复合层 金属层 开口部 基材 耐热性 制造 表面电阻率 辅助电极层 器件寿命 器件特性 平滑性 电极 短路 叠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性高、包含辅助电极层且表面的平滑性优异的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制造方法、以及表面电阻率低、抑制了因器件内的电极间的短路所导致的器件特性不良的产生及器件寿命降低的透明导电膜。本发明提供该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该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的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是在透明树脂膜基材上以复合层的形式至少叠层有透明树脂层A、具有开口部的金属层、以及设于该开口部的包含无机微粒的透明树脂层B而成的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该复合层的与该透明树脂膜基材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由该金属层和该包含无机微粒的透明树脂层B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导电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印刷电子设备的发展,正在推进以期待今后普及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EL照明等为代表的主要使用了有机材料的电子器件的大面积化及柔性化。从制成高性能且大面积的电子器件的观点考虑,对于这些电子器件中作为透光性电极使用的透明导电膜而言,为了改善在器件工作(集电或施加电压)时因透明导电层通常具有高电阻率而产生的电力损失或特性分布,要求透明导电层表面的低电阻化。对于该要求,使用了在透明导电层上设置具有比透明导电层更低电阻值的金属细线、金属糊的图案层作为辅助电极层的结构。
对于上述结构而言,例如,在辅助电极层上叠层有透明导电层的情况下,会产生与辅助电极层的厚度相应的高低差,另外该高低差对更接近的器件等的活性层(驱动层等)的导电部位也产生影响,成为器件特性降低、发生短路等所导致的不良、器件寿命的降低的主要原因。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透明导电层与辅助电极层之间使用了热固化型聚酯树脂、UV固化型丙烯酸酯树脂的透明树脂层的用途。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由辅助电极层和设置于开口部的透明树脂层所构成的面通过导入反映转印基材的平滑性的工艺等,与透明导电层相接的面可得到高于专利文献1的平滑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5-3327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4-216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透明树脂层因铟锡氧化物(ITO)在叠层时的加热过程而受到机械变形、损伤,由此损害平滑性,结果是尚未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对于平滑性而言比专利文献1更优异,但耐热性仍然不足,残留了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性高、包含辅助电极层的表面的平滑性优异的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制造方法、以及表面电阻率低、抑制了因器件内的电极间的短路所导致的器件的特性不良的产生及器件寿命降低的透明导电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在透明树脂膜基材上以复合层的形式至少叠层有透明树脂层A、具有开口部的金属层、以及设于该开口部的包含无机微粒的透明树脂层B而成的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在随后的透明导电层叠层时的加热过程中,能够抑制该复合层的、由具有开口部的金属层与设置于该开口部的包含无机微粒的透明树脂层B所形成的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3)。
(1)一种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是在透明树脂膜基材上以复合层的形式至少叠层有透明树脂层A、具有开口部的金属层、以及设于该开口部的包含无机微粒的透明树脂层B而成的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3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金属复合材料
- 下一篇:制造焊接的部件的方法和该部件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