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连杆与车身铰接式连接的抗扭的铰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4598.8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拉尔夫·席普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10 | 分类号: | B61G7/10;B61G9/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骥;车文 |
地址: | 德国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通开口 支承元件 基板 铰接装置 支撑部件 车身 铰接式连接 复位部件 铰接 抗扭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连杆与车身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铰接装置,其带有:基板(20),该基板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1);支承元件(30),该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33)并且布置在基板(20)的贯通开口(21)中;以及连杆(10),该连杆穿过支承元件(30)的贯通开口(33)。支承元件(30)尤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件(31)和复位部件(32)。支撑部件(31)部分地放置在连杆(10)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由多节的轨道车辆的、用于将连杆与车身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铰接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在用于将连杆与车身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铰接装置内的基板。
背景技术
铰接装置建立起了在连杆和例如由多节的轨道车辆的车身之间的连接。有弹性的部件在此实现了联接部的万向的运动以及负责缓冲因压力和/或牵引力引起的轻微的撞击。
用于将连杆与车身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铰接装置必须被设计成允许连杆在运行中出现相对于与车身连接的基板进行水平的和竖直的枢转运动,以便例如实现上坡行驶、下坡行驶和转弯行驶。为此已知的是,借助例如球衬套设施将连杆的车身侧的端部区域引导穿过设置在基板中的穿通开口。连杆相对基板的水平的和竖直的枢转运动被弹簧元件或牵引/冲击设备的能量吸收部件所接纳。也可以期望使连杆能相对基板扭转至一定的角度。因此为连杆提供了万向的运动自由度。但在此原则上要关心的是,将已扭转的和/或沿水平或竖直的方向偏转的连杆再次带回到它的初始位置。
对此,文献GB 1,215,810示出了一种用于铰接式车厢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带有连接部分和配对连接部分。在这些连接部分中,支承元件利用球形面借助弹簧来定心。连接部分和配对连接部分紧接着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EP 1 925 532 A1示出了用于由多节车辆的车身的联接铰接装置,其带有轴承部段和铰链设施,铰链设施具有球面轴承、能量吸收设备和竖直走向的枢转栓。在此规定,可以实现连杆相对轴承部段的水平的和竖直的运动并且在超过运行负荷之后将复位力矩施加到连杆上。此外,在轴承部段和连杆处设置若干止挡部,这些止挡部在充分利用能量吸收设备的最大的纵向移动行程之后彼此形成了力锁合和形状锁合的连接。
此外,DE 102 46 428 B4具有一种用于将铁路运输车辆单元内的重量轻的单个运输车辆连接起来的连杆的定向铰链。弹簧板减震元件容纳在连杆端部牵引部分上,连杆端部牵引部分居中被引导穿过定向铰链的支撑轴承板。压力侧的弹簧板减震元件设置在连杆的端面与支撑保持架内的支撑轴承板之间。在支撑保持架的外边缘处有支靠点和翻转点,它们与支撑轴承板的靠置面具有间距,因而它们在连杆竖直和/或水平地摆转以及在最初的纵向压力同时产生影响时作为传力点。
EP 2 243 680 B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连杆与车身铰接式连接起来的抗扭的铰接装置,其带有基板,基板具有贯通开口,连杆的车身侧的端部区域延伸穿过该贯通开口。在基板两侧布置着带弹簧座的弹性体弹簧元件。在此,以如下方式实现经扭转的连杆的抗扭或复位,即,其中一个弹簧元件与基板处于嵌接,因而由连杆传递的旋转力可以没有滑动地直角地导入到基板中。
不过基于作用到铰接装置上的、部分达到极限的力,在该铰链装置的结构方面用于促成复位和抗扭的设计是耗费的,因为该铰链装置必须根据有待预期的要求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高效率以最小的结构空间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少量保养或少磨损的以及能多样化且简单地使用的技术方案,以便以有利的方式将连杆与车身铰接式连接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借助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和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来实现。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未经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4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