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运行和混合动力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5525.0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C.菲尔施;J.里林;M.齐尔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2 | 分类号: | B60W10/02;B60W10/06;B60W10/08;B60W10/11;B60K6/442;B60W20/40;B60W30/19;B60K6/5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驱动 装置 运行 | ||
1.一种运行混合动力车辆(1)的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驱动轮(15)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燃机(5)、与所述内燃机耦连的第一电气机械(9)、能够与所述驱动轮耦连的第二电气机械(11)以及蓄电池(13),并且还包括主离合器(17,K0)和变速器(19),所述主离合器和所述变速器布置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驱动轮之间,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变速器(19)挂入第一挡位时,所述内燃机(5)在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中在用于第一挡位的第一转速下运行,在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中在主离合器(K0)闭合的情况下向所述驱动轮(15)施加由所述内燃机(5)产生的牵引扭矩;
转换到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在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中所述内燃机(5)驱动所述第一电气机械(9)用于产生电能,所述电能被所述第二电气机械(11)使用,以便产生牵引扭矩;
分开所述主离合器(K0);
在所述主离合器分开的情况下,将所述内燃机(5)的转速调整到在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中用于变速器(19)的第二挡位的第二转速;
挂入所述变速器(19)的第二挡位,其中,当所述第二挡位具有比所述第一挡位更高的、根据所述内燃机(5)转速与所述驱动轮(15)转速的传动比时,并且当同时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
目标驱动扭矩和/或目标驱动功率高于针对第一挡位的由行驶速度决定的第一并行混合动力运行阈值(213),或者
目标驱动扭矩和/或目标驱动功率高于针对第一挡位的由行驶速度决定的第一并行混合动力运行阈值(213)与由第一电气机械和/或第二电气机械可提供的最大附加驱动值之和,
则实施从所述第一挡位向所述第二挡位的转换;
闭合所述主离合器(K0);和
在挂入第二挡位的情况下转换到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
其中,所述主离合器(K0)只在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期间分开;而在第一挡位或者第二挡位中的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期间,和在从第一挡位中的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转换为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期间,和在从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转换至第二挡位中的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期间,所述主离合器(K0)可以闭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时间点(t1)和第二时间点(t2)之间实施向串行的混合动力运行的转换,并且其中,这种转换包括:
从所述第一时间点(t1)起,借助所述内燃机(5)驱动所述第一电气机械(9),以便产生随时间增加的电能,所述电能被输送到所述第二电气机械(11),以便产生随时间增加的扭矩,该扭矩与在所述主离合器(17,K0)上由所述内燃机(5)产生的随时间减小的扭矩一同提供牵引扭矩;
从所述第二时间点(t2)起仅借助所述第二电气机械(11)产生牵引扭矩。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三时间点(t3)和第四时间点(t4)之间实施向并行的混合动力运行的转换,并且这种转换包括:
从所述第三时间点(t3)起,借助所述第一电气机械(9)在由所述内燃机(5)驱动的发电机式运行中产生随时间减少的电能,所述电能被输送到所述第二电气机械(11),以便产生随时间减小的扭矩,该扭矩与在所述主离合器(17,K0)上由所述内燃机(5)产生的随时间增大的扭矩一同提供牵引扭矩;
从所述第四时间点(t4)起仅借助所述内燃机(5)产生牵引扭矩。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二时间点(t2)和第三时间点(t3)之间调整所述内燃机(5)的转速,并且这种调整包括:
若所述第二转速高于所述第一转速:从第二时间点起增加向所述内燃机(5)的燃料输入;
若所述第二转速低于所述第一转速:从第二时间点起减少向所述内燃机(5)的燃料输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第一挡位的传动比、第二挡位的传动比和第一转速确定所述第二转速。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第一挡位向第二挡位转换时提供的牵引扭矩与在换挡前和换挡后提供的牵引扭矩之间可适合地选择的变化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55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