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用于在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5904.X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9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成九;金东照;金蜂澈;金柳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G06F1/26;H02J50/00;H02J7/00;H01F38/14;H02J50/60;H02J50/80;G06F1/00;H02M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梁栋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用于 无线 充电 方法 | ||
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源,其被配置成供应DC电力;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如果检测到至少一个电子设备则确定无线电力传输模式或无线电力接收模式,并且如果确定为无线电力传输模式,则输出在多个可传输无线电力传输频率中指示所检测到的电子设备支持的无线电力传输频率的控制信号;转换电路,其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而将从所述电源供应的DC电力输出为AC电力;以及无线电力收发器,其被配置为传输所供应的AC电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用于在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便携式电话或PDA(个人数字助理)的移动终端使用可充电电池。为了给这样的电池充电,电能由插入移动装置的单独的充电设备供应,或以其他方式将移动装置的接触端子配对到充电设备的接触端子。然而,这种类型的充电方案使移动设备和/或充电设备上的接触端子暴露于环境。因此,接触端子可能会被异物污染,从而干扰对电池充电。此外,移动设备上暴露的接触端子可能会使移动设备难以防水。
无线充电或无接触充电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并用于许多电子设备。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使用无线电力传输和接收。无线充电技术允许通过仅将诸如手机的移动设备放置在充电板上而不将便携式电话连接到单独的充电设备来对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目前用于许多设备,包括无线电动牙刷和无线电动剃须刀。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预计无线充电技术将大幅提升。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兴趣在于电感耦合方案、谐振电感耦合方案和无线电波(例如RF/微波)辐射方案。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会使用电感耦合方案。当通过电感耦合方案(在本公开中称为感应方案)传输电力时,初级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并且该磁场在次级线圈中感应电流。使用电感耦合的电力传输具有出色的能量传输效率。但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必须非常靠近彼此才能进行有效的能量传输。
在本公开中称为谐振方案的谐振电感耦合方案是一种电感耦合方案,在其中传输器(transmitter)和接收器都具有调谐到特定频率的电路。麻省理工学院的Soljacic教授于2005年展示了这种无线充电系统,它使用耦合模式理论将电力传输到几米远处的电子设备。谐振方案使用谐振频率的概念,其中谐振频率是所有物体的特征。物体可以优先以其谐振频率产生或接收能量。例如,当音叉被敲击时,它会以其谐振频率振动。音叉附近的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红酒杯将吸收由音叉产生的振动的声能,直到红酒杯破碎。类似地,使用谐振方案的电力传输器产生特定频率的磁场。只有当存在包含具有该谐振频率的接收电路的接收设备时,才能通过该磁场传输能量。由于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谐振方案可能具有比感应方案更低的能量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使用微波来将电力无线传输数十米的实验在国内外取得了成功。因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不需要电线的无线充电。
针对谐振方案的无线电力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针对感应方案的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以及针对谐振方案和感应方案的电力事业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提出了各种无线充电标准。如果使用不同标准发布不同的产品,则可能会对用户在可用性和兼容性方面造成不便。
因此,为了使一个电子设备支持多个标准的功能,可能需要各种附加元件,或者可能需要并行配置来支持各个标准。
而且,在提供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中,构成传输机和接收机的电路或系统彼此不同。因此,如果将传输机和接收机一起在电子设备中实施,则可能需要为支持的每个标准提供传输机和接收机。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以上任何内容是否可用作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判定也没有作出断言。
【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5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晶片边缘检验及复检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动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