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及其运行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7616.8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8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M.萨姆霍弗;J.瓦辛格;J.古特坦布伦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司昆明;李雪莹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铸造 设备 装置 及其 运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铸造设备(1)的铸造装置(7)。所述铸造装置(7)包括:带有引锭杆头(19)的引锭杆(17),所述引锭杆头构造用于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封闭结晶器(3)的结晶器输出端(13)并且形成引锭杆(17)的第一引锭杆端部;与引锭杆(17)的第二引锭杆端部(27)能松开地连接的提升装置(21),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在第二引锭杆端部(27)处提升所述引锭杆(17);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5),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用于通过连接元件(25)的第一部段(31)与引锭杆头(19)的能松开的连接以及连接元件(25)的第二部段(33)与铸坯头(10)的固定连接而将铸坯(9)的铸坯头(10)与引锭杆头(19)连接起来,所述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部段(33)的浇入来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铸造设备的铸造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在连续铸造设备中进行连续铸造时,由金属熔液形成铸坯(Gießstrang)。为此,将金属熔液输送到连续铸造设备的结晶器(Kokille)内。对结晶器进行冷却,使得在结晶器内开始熔液的凝固。在此,在结晶器的内部,熔液的表面区域凝固成所谓的坯壳(Strangschale),所述坯壳包围仍为液态的金属芯。在结晶器内形成的铸坯通过结晶器输出端输出给所谓的坯料引导机构(Strangführung),通过该坯料引导机构来运输铸坯并且在此进一步将其冷却。
为了形成铸坯头、即铸坯的前端部,在连续铸造开始时利用所谓的引锭杆—该引锭杆也被称为引锭器(Kaltstrang)—的引锭杆头封闭结晶器输出端。在引锭杆头处形成铸坯头。然后,引锭杆首先与铸坯一起通过坯料引导机构来引导,并且随后与铸坯分开。在再一次的连续铸造开始之前,再次将引锭杆输送给结晶器,以供其他有待形成的铸坯的铸坯头的形成所用。从形成铸坯头开始连续铸造也被称为铸坯的铸造。
为了使引锭杆与铸坯头分开并且将其输送回结晶器,公开了不同的方法。引锭杆例如在一个循环中通过连续铸造设备运动回结晶器,并且在下一次铸造之前被引导通过结晶器(所谓的“顶部进料(top feeding)”)。但是,这种循环要求充足的结构空间。
此外,下述引锭杆头是已知的,所述引锭杆头分别与铸坯头形成形状锁合的挂钩状的连接,该连接由于引锭杆头相对于铸坯的倾斜运动而松开。然而,引锭杆头与铸坯头的这种连接仅能够在铸坯相对厚(例如坯料厚度大于180mm)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为在铸坯过薄的情况下不能传递所需的拉出力。
在铸坯较薄的情况下,例如借助于所谓的摆剪将铸坯从与其固定连接的引锭杆头处切下。然后,从铸坯侧向挪走所述引锭杆并且将其放置在引锭杆存放处。随后,将保留在引锭杆上的铸坯件与引锭杆分开。在下一次铸造之前,将引锭杆再次经由坯料引导机构直至结晶器地输送到铸造位置中(所谓的“底部进料(bottom feeding)”)。
EP 1 249 287 A1公开了用于使连续铸造设备运转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引锭器头通过拉杆与热轧带材连接。所述拉杆设有铰链栓,该铰链栓能转动地支承在引锭器头的柱筒状的凹部内。通过引锭器头相对于铰链栓的摆转能够使引锭器头从拉杆松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给出连续铸造设备的一种改进的铸造装置以及用于其运行的一种方法,其中所述铸造装置尤其适合于形成薄的铸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要金属科技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7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