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吊索用润滑脂、电梯吊索和牵引式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7888.8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0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布重纯;太田亮;大部芳树;中山真人;安部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C10M171/02 | 分类号: | C10M171/02;B66B7/12;C10M105/04;C10M107/08;C10M115/02;C10M115/08;C10M143/00;C10N20/02;C10N40/32;C10N50/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吊索 润滑脂 牵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兼顾高牵引特性和高耐磨损性、进而具有与吊索表面密合的密合性的电梯吊索用润滑脂;以及使用了该电梯吊索用润滑脂的电梯吊索和牵引式电梯。本发明的电梯吊索用润滑脂是构成电梯吊索的润滑脂层的电梯吊索用润滑脂,该电梯吊索具有钢索和形成于上述钢索的表面的润滑脂层,该电梯吊索用润滑脂的特征在于,其由包含基础油的润滑脂形成,该基础油包含烃成分和环烷烃化合物,上述烃成分是40℃的运动粘度大于60mm2/s的液体或固体,包含上述润滑脂的30质量%~90质量%的上述烃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吊索用润滑脂、电梯吊索和牵引式电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向中低层建筑物的电梯正在使用无机械室的牵引式电梯。牵引式电梯由于无机械室而使得电梯搭载的设计布局的自由度提高,也能够设置于以往难以设置的窄小空间。因此,在装置的新设和更新时得到普及。
电梯用吊索(以下称为“电梯吊索(elevator rope)”)例如通常为JIS G 3525中规定的吊索。电梯吊索是在由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形成的芯缆的周围配置6根或8根左右的股线、并将它们绞合而成的结构(钢索,wire rope)。另外,股线是将多根钢丝绞合而成的。在对吊索施加张力时,为了抑制由于钢丝股线在将芯缆压缩的方向上作用有力而产生的钢丝彼此的摩擦和磨损、以及在吊索-绳轮之间形成油膜(保持润滑性),在吊索表面涂布了具有粘性的油或润滑脂状的油。若提高吊索的张力以使得吊索与绳轮的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Hertz表面压力)升高,则吊索表面的油在接触部形成弹性流体润滑膜,提升绞车的动力通过接触部被传递至吊索。这是被称为牵引驱动的驱动方式之一,通过吊索运动而驱动轿厢和平衡重,引起电梯的升降(轿厢的升降)。
最近,正在研究吊索直径小的吊索的应用。通过吊索的细径化,绳轮的直径和卷绕角度减小,能够进一步实现电梯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吊索的细径化使得吊索-绳轮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吊索的动力传递(牵引)降低。通过牵引而产生的吊索的驱动力(牵引力)由吊索与绳轮的接触表面压力和油(油膜)的牵引系数之积来表示。相对于接触面积的窄小化,为了获得牵引力,需要提高吊索-绳轮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或者更换成牵引系数高的油。另外,通过提高接触表面压力,还担心由吊索与绳轮的接触导致的磨损的增加。
此处,通过吊索的细线化,接触部的接触表面压力上升,而吊索的拉伸强度降低。虽然接触表面压力通过加重轿厢等而增加,但对吊索的负荷也升高,因此需要考虑吊索的安全率而进行调整。另外,除装置的小型化之外,从节能化和长寿命化的观点出发,还对于轿厢等的轻量化进行了研究,在提高接触表面压力的方法上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限制。因此,在电梯吊索中,需要相对于接触面积的窄小化能够得到优异牵引的油和润滑脂等的应用。
作为使用高牵引吊索的牵引式电梯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牵引式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聚丁烯和液态聚异丁烯的单独一种或组合作为基剂、并用增稠剂将其固定,由此将具有需要的滴点、稠度的软固态油剂或润滑脂状油剂至少涂布到吊索上。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牵引驱动流体,其用于牵引驱动装置(通过转动刚体之间的点接触或线接触而传递驱动力的装置),其由具有规定分子结构的环戊二烯的低聚物和40℃的粘度为5厘沲(mm2/s)~60厘沲(mm2/s)的聚丁烯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76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05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性以及减少电梯的保养检查次数等,希望电梯吊索除了具有高牵引特性之外,还具有高耐磨损性。为了实现电梯吊索的高耐磨损性,考虑在吊索-绳轮之间设置吊索-绳轮之间的油膜保持(润滑性保持)力高的电梯吊索油或润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7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