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粒子的制造方法、多孔粒子、担载体、柱和靶物质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8296.8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9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邦彦;金原雅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JSR微有限公司;JSR微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16 | 分类号: | C08J3/16;B01J20/26;C08J9/28;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左嘉勋;顾晋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粒子 制造 方法 载体 物质 分离 | ||
本发明提供尽管为合成高分子系粒子也不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且机械强度高、结合配体时的动态结合载量大的多孔粒子及其制造方法。该多孔粒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1和2。(工序1)使选自乙烯醇聚合物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溶解于水系溶剂而制备聚合物溶液的工序;(工序2)使上述聚合物溶液分散于非水系溶剂而形成W/O乳液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粒子的制造方法、多孔粒子、担载体、柱和靶物质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从血清、血浆、细胞培养液、尿等生物样本中分离蛋白质、抗体等靶物质的技术存在困难,寻求一种可有效地分离的技术。
例如,出于从生物样本选择性分离靶物质的目的,一直使用将由合成高分子构成的有机系多孔粒子作为支承体并对其结合配体而成的担载体。
作为将由合成高分子构成的有机系多孔粒子作为支承体的担载体,开发了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酸酯凝胶、聚苯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的担载体(专利文献1和2),但合成高分子系的多孔粒子具有容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这样的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4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4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特别是既可抑制非特异性吸附又能满足结合配体时的动态结合载量并不容易,此外还要具备充分的机械强度,因此特别困难。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尽管为合成高分子系的粒子也不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且机械强度高、结合配体时的动态结合载量大的多孔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制造,能够得到尽管为合成高分子系的粒子也不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且机械强度高、结合配体时的动态结合载量大的多孔粒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方法包括:(工序1)使选自乙烯醇聚合物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溶解于水系溶剂而制备聚合物溶液的工序;和(工序2)使上述聚合物溶液分散于非水系溶剂而形成W/O乳液的工序。
另外,发现来源于选自乙烯醇聚合物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且空隙率为75%以上的多孔粒子尽管为合成高分子系的粒子也不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且机械强度高,结合配体时的动态结合载量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5〕。
〔1〕一种多孔粒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1和2(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多孔粒子的制造方法”)。
(工序1)使选自乙烯醇聚合物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溶解于水系溶剂而制备聚合物溶液的工序
(工序2)使上述聚合物溶液分散于非水系溶剂而形成W/O乳液的工序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使用相对于共聚物中的全部重复单元具有大于0摩尔%且为50摩尔%以下的下述式(1)表示的来自乙烯的重复单元(以下,也称为“重复单元(1)”)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的工序3。
(工序3)将上述W/O乳液冷却而形成多孔粒子的工序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的工序4。
(工序4)将工序3中形成的多孔粒子进行化学交联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JSR微有限公司;JSR微公司,未经JSR株式会社;JSR微有限公司;JSR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8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