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玻璃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9221.1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0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A·A·阿布拉莫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37 | 分类号: | C03B33/037;C03B33/023;C03B33/02;C03B33/08;C03B33/09;C03B33/03;B28D5/00;C03B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玻璃 方法 | ||
分离以玻璃网速度移动的玻璃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璃网上的分离路径暴露于至少一个激光束斑,该激光束斑以激光束斑速度矢量移动,所述激光束斑速度矢量等于传送方向上的玻璃网速度矢量。该方法还包括:在分离路径处于来自激光束斑的热应力时,在分离路径上建立缺陷,由此响应于缺陷而沿着分离路径自发分离玻璃网。在另外的实例中,玻璃网分离设备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第一反射器旋转而使得激光束斑沿着分离路径重复通过,第二反射器旋转而使得激光束斑在玻璃网的传送方向上移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5年11月25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2/259,77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权益,本申请以该申请的内容为基础,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全文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分离玻璃网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通过在处于热应力下的分离路径上建立缺陷来分离玻璃网的方法,由此,玻璃网响应于该缺陷而沿着分离路径自发地分离。
背景技术
分离玻璃带以获得具有期望尺寸的玻璃片是已知的。常规分离技术在玻璃带移动时实现分离,从而避免在从玻璃带中分离出玻璃片时,玻璃带沿着行进方向不间断地移动。
发明内容
下文呈现了本公开的简化内容,以提供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基本理解。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分离玻璃网的方法包括步骤(I):以玻璃网速度移动玻璃网,所述玻璃网速度包括在移动的玻璃网的传送方向上的玻璃网速度矢量。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II):将玻璃网上的分离路径暴露于至少一个激光束斑,以沿着分离路径产生热应力,所述分离路径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III):以激光束斑速度移动激光束斑,所述激光束斑速度包括在传送方向上的激光束斑速度矢量,该激光束斑速度矢量等于玻璃网速度矢量。在玻璃网以玻璃网速度移动的同时,分离路径继续暴露于激光束斑,以继续沿着分离路径产生热应力。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IV):在分离路径处于在步骤(II)和(III)期间产生的热应力下的同时,在分离路径上建立缺陷,由此响应于建立缺陷而沿着分离路径分离玻璃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III)包括:使至少一个激光束反射离开旋转的反射表面,从而造成激光束斑以激光束斑速度矢量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使激光束斑沿着分离路径重复通过,以在步骤(II)和(III)期间沿着分离路径产生热应力。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III)的激光束斑速度包括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另一个激光束斑速度矢量。当玻璃网以玻璃网速度移动时,并且当横激光束斑继续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沿着分离路径重复通过时,激光束斑在传送方向上以及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使得分离路径继续暴露于激光束斑,而继续沿着分离路径产生热应力。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III)包括:使至少一个激光束反射离开围绕第一轴旋转的第一反射表面,以造成激光束斑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沿着分离路径重复通过。步骤(III)还包括以下步骤:使至少一个激光束反射离开围绕第二轴旋转的第二反射表面,以造成激光束斑以在玻璃网传送方向上的激光束速度矢量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先反射离开第一反射表面,再反射离开第二反射表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先反射离开第二反射表面,再反射离开第一反射表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垂直于第二轴。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使束斑重复通过的步骤包括:在横向于传送方向的单一方向上使束斑重复通过。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单一方向包括从玻璃网的第一边缘向玻璃网的第二边缘延伸的方向,并且其中相较于第二边缘,所建立的缺陷更靠近第一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9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