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吸附剂、多孔质纤维和磷吸附柱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70063.1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9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韩爱善;岩川纱里;上野良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B01D15/08;B01J20/02;B01J20/06;B01J20/28;C01F17/00;C01G23/04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煜;杨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吸附 磷吸附剂 多孔质纤维 生物体 体外循环 内藏 碳酸盐 稀土类元素 生理食盐 粉粒体 溶解度 扰乱 氧化物 水中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体外循环中的磷吸附用途且扰乱生物体环境的风险小的磷吸附剂、和内藏有其的磷吸附柱;提供在内部负载有磷吸附剂且扰乱生物体环境的风险小的多孔质纤维、和内藏有其的磷吸附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即,用于体外循环中的磷吸附用途的磷吸附剂,其是包含稀土类元素的碳酸盐或第4族氧化物、且在20℃的水100g中的溶解度为10mg以下的粉粒体。此外,多孔质纤维,其是在内部负载有磷吸附剂的多孔质纤维,在生理食盐水中搅拌搅拌4小时后的pH变化为‑1.0以上且+1.0以下。此外,磷吸附柱,其内藏有上述那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吸附剂、多孔质纤维和磷吸附柱。
背景技术
肾功能障碍患者因磷排泄的减少而多患有高磷血症。高磷血症导致钙、磷的代谢方面的严重异常,引起因血清钙降低、促进副甲状腺激素(PTH)产生・分泌、异位性钙化、抑制维生素D活化而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即使因肾衰竭而转向透析疗法,只要不能维持磷的内稳态,则上述病症持续。因此,高磷血症治疗对于肾衰竭透析患者、肾衰竭未透析患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作为高磷血症的治疗法,已知食疗法、使用经口磷吸附剂的方法。肾衰竭透析患者、肾衰竭未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的治疗中,在食疗法的情况中不充分,使用经口磷吸附剂的方法是必须的。
作为经口磷吸附剂,已知有无机系和有机系的磷吸附剂。
作为无机系经口磷吸附剂,以往广泛使用铝盐或钙盐。所摄入的铝、钙与肠内的磷酸结合而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抑制了磷的吸收。但是,铝盐的给药导致铝在体内的蓄积,成为问题的是可能引起脑病、骨软化症等。此外,钙的吸收也可能引起高钙血症,成为问题的是,因在大动脉中的钙沉积、异位性钙化而可能导致患者早死。
因此,作为钙浓度不会上升的无机系经口磷吸附剂,已知碳酸镧。但是,已确认了镧的肠道吸收和在骨中的蓄积,长期安全性方面示出担忧(非专利文献1)。
此外,专利文献1中,作为无机系经口磷吸附剂,公开了镧系碳酸盐。但是,镧系碳酸盐与碳酸镧同样地,即使在中性条件下水溶解性低,在胃酸那样的强酸氛围下,能够容易游离出金属离子。因此,通过经长时间使用,存在的问题是可能引起镧系在骨中的蓄积。
另一方面,作为有机系经口磷吸附剂,已知作为聚烯丙基胺的一种的盐酸司维拉姆。盐酸司维拉姆不会引起因上述无机盐而导致的副作用,因此广泛用于高磷血症的治疗。然而,为了使磷酸吸收显著减少而需要高剂量的给药,因此盐酸司维拉姆的剂量通常设定为3~6g/日、最大9g/日。并且,盐酸司维拉姆在胃肠道内吸收水而溶胀,因此成为问题的是引起便秘、腹痛、腹部膨胀等副作用,还存在肠道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非专利文献2)。进一步,由于抑制了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盐的吸收,因此长期给药时,需要补充这些物质。
而且,经口型的磷酸吸附剂在考虑到必须与终生透析治疗一起持续服用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根据所使用的经口剂的种类,存在血中的钙浓度的上升、便秘・腹部膨胀等副作用,鉴于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是不期望的。
因此,开发与经口服用药完全不同的新形态的高磷血症治疗法是有意义的。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体外循环为目的而使磷吸附剂负载于多孔质载体上并制成成型体,记载了成型体的形状可以选择粒状、纱状、中空纤维状等适合于使用方法的任意形状。作为该磷吸附剂,公开了稀土类元素的水合氧化物。具体而言,公开了向聚乙烯-乙烯醇中添加氢氧化铈、成型为粒状、填充于柱中、并评价磷吸附性能的例子。
此外,专利文献3中,针对组合使用磷吸附柱和透析器,进行了记载。在该专利文献中,作为磷吸附剂,公开了特定结构的多阳离子性聚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 重松隆等人,“骨活检试验”,Bayer Yakuhin, Ltd.内部资料,2009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0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过滤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包括印刷电路板加热元件的输注流体加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