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曳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0208.8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0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兴梠惠一;大西贵之;诹访园祥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B66B1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曳引机 | ||
在具有轴承(3、4)的驱动绳轮(2)的贯通孔(2a)中插入有支柱(9)。支柱(9)由轴承(3、4)支承。支柱(9)的两端嵌合组装于制动支架(14)和马达支架(17)。制动支架(14)和马达支架(17)固定于底座(22)。设于驱动绳轮(2)的端面的转子(11)和设于马达支架(17)的定子(18)同心配置。由于采用了这种构造,因此曳引机容易分解、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升降机等的、使用了永磁体式同步电动机的无齿轮曳引机。
背景技术
升降机的曳引机要求寿命和大厦一样长达数十年。但是,曳引机所起的作用是支承着很大的负荷上下移动。因此,滑动零件的磨损、树脂零件的老化不可避免,有时和大厦的寿命相比需要更早地进行零件的更换、修理。
曳引机通常设置在大厦的设于比最上层更靠上部的升降机机械室中。因此,在大厦投入使用后,多数情况下无法将已成为组装品的曳引机从升降机机械室搬出或搬入升降机机械室。因此,要求在升降机机械室中进行零件的更换、修理。
在升降机机械室中进行零件的更换、修理时,需要将零件、器械等搬入、搬出升降机机械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零件、器械用现存的升降机运到最上层,再使用链滑车(chain block)等从最上层运到升降机机械室。因此,要更换的零件、器械等的尺寸、重量受限。此外,在修理过程中升降机是不能使用的,因此需要尽快结束更换、修理,缩短停用时间。
特别是,高速·大容量的曳引机其尺寸、重量大,要更换的零件、所需器械的尺寸、重量可能会超出升降机所能承载的尺寸、重量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升降机机械室中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零件单位,从而能够短时间分解、组装的曳引机。
针对这种需要,存在以下所示的在先技术。
·涉及设法使驱动绳轮能够容易更换的曳引机的构造的在先技术(日本特开2004-107048号公报:专利文献1)。
·涉及设法使旋转检测部的保养作业简易化的曳引机的构造的在先技术(日本特开平9-263367号公报: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7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63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存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1、2所示的在先技术,但仍旧留有问题。其中,有待改善的问题如下所示。
(1)在组装工序中需要找正作业。
(1-1)对于专利文献1的在先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先技术中,定子固定于壳体,转子固定于和轴为一体的驱动绳轮,轴借助轴承支承于壳体和轴承座,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能以一定量自由倾斜。因此,壳体和轴承座的轴心相对于轴心(轴的旋转中心)能以一定量自由倾斜,呈非固定状态。
因此,在将壳体安装于底座的状态下,螺栓和安装孔间的间隙、零件的加工误差等会导致轴、壳体、轴承座的轴心偏离,因此定子和转子的轴心也偏离,从而产生马达气隙(motor gap)的不均衡。
当马达气隙的不均衡程度较大时,会产生马达特性变差、产生振动噪音的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的发生,需要进行用于将轴、壳体和轴承座的轴心的偏离修正到容许值内的找正作业。该作业是通过反复进行测定和修正的试错法来进行的,需要经验和熟练度,存在作业者受限而且相当耗时的问题。
(1-2)对于专利文献2的在先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电舍,未经株式会社明电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0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起重机和相对其主悬臂弯折主悬臂延长部的方法
- 下一篇:立乘式装卸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