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隧道端点上的负载平衡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0479.3 | 申请日: | 2016-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2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军;A·泰丝莫;M·海拉;P·萨卡尔;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NICIRA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鲍进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端点 负载 平衡 | ||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受管理转发元件(MFE)的方法。该方法从MFE为其执行第一跳处理的数据计算节点接收分组。数据计算节点与MFE的多个隧道端点相关联。该方法确定用于分组的目的地隧道端点。该方法使用负载平衡算法来选择MFE的所述多个隧道端点之一作为用于分组的源隧道端点。该方法使用源隧道端点和目的地隧道端点封装隧道中的分组。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内,覆盖网络常常被用于属于同一逻辑网络的虚拟机、服务器等等之间的通信。为了实现这些覆盖,通常在数据中心中的转发元件(例如,虚拟交换机、顶架式(TOR)交换机等等)之间建立IP上的MAC(MAC over IP)隧道。当这些转发元件各自具有单个网络接口时,它们各自被指派单个隧道端点IP地址,并且两个转发元件之间的分组的封装使用两个转发元件的隧道端点IP地址。
但是,越来越多地,转发元件可以具有多个这样的隧道端点地址(例如,以充分利用多个物理接口或L2/L3链路)。因此,管理这些转发元件的控制器以及转发元件本身应当具有用于处理每个转发元件的多个隧道端点地址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源受管理转发元件(MFE)处封装隧道中的分组以传送到目的地受管理转发元件的方法。源MFE(例如,从本地数据计算节点)接收数据分组并且识别该分组需要经由覆盖网络传输到目的地MFE(例如,基于分组的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地址,诸如MAC和/或IP地址)。源MFE识别用于将分组隧道传输到目的地MFE的源和目的地隧道端点,这可能涉及在用于源和/或目的地MFE的多于一个可能的隧道端点之间进行选择。
例如,如果源MFE具有可以用于来自源地址的数据分组的多个隧道端点,那么一些实施例的源MFE执行负载平衡技术,以选择源隧道端点中的一个。例如,不同的实施例可以使用源MAC和/或IP地址的散列、标准连接5元组(源和目的地IP地址,源和目的地传输层端口以及传输协议)的散列或者评估不同隧道端点上的当前负载(例如,队列的充满度等)以选择源隧道端点的机制。
此外,如果目的地MFE具有可以使用的多个隧道端点,那么源MFE使用类似的机制(例如,使用目的地MAC地址或连接5元组的散列)来选择目的地隧道端点。利用所选择的源和目的地隧道端点,MFE可以封装分组并将分组发送到两个端点之间的物理网络上。
为了执行这种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MFE(为直接连接到MFE的本地数据计算节点以及处于与本地数据计算节点相同的逻辑网络上的地址)存储数据计算节点地址到隧道端点组标签的映射以及隧道端点组标签到隧道端点列表的映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经由收集这些映射并将其存储在表中的网络控制系统将这种映射信息分发到MFE。
使用这种技术,两个数据计算节点之间的分组可以从MFE上的一个隧道端点发出,但是在MFE的不同隧道端点处接收。但是,为了确保用于特定数据计算节点(或特定流)的分组都通过相同的隧道端点发送和接收,一些实施例的MFE学习数据计算节点地址到特定隧道端点的映射。为了允许每个MFE负载平衡其自己的流量,当第一MFE在其本地数据计算节点之一和远程数据计算节点之间向第二MFE发送初始分组时,第一MFE将其选择的源隧道端点存储为用于其本地数据计算节点的地址的隧道端点。
但是,第一MFE不存储它对用于远程数据计算地址的目的地隧道端点的选择,因为这样做将允许第一MFE执行对第二MFE的负载平衡。相反,当第二MFE接收到初始分组时,它还将由第一MFE选择的源隧道端点存储为到源数据计算节点地址的映射。当其本地数据计算节点发送回复分组时,第二MFE执行其自己的负载平衡,以选择其源隧道端点,这可以与在其上接收初始分组的隧道端点不同。第二MFE然后存储其本地数据计算节点和选择的隧道端点之间的这种映射。对于这个回复分组的目的地隧道端点,第二MFE使用它从初始分组确定的映射。当第一MFE接收到回复分组时,它存储源隧道端点和远程数据计算节点之间的映射。在这个时候,达到平衡,两个MFE在同一对隧道端点之间发送分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ICIRA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ICIRA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0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