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聚酯组合物和成形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1414.0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8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庆倍;胡新利;原节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7/03 | 分类号: | C08L67/03;C08K7/1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聚酯 组合 成形 | ||
一种液晶聚酯组合物,其含有液晶聚酯、数均纤维直径为15μm以上且25μm以下的纤维状填充材料、以及板状填充材料,该纤维状填充材料与该板状填充材料的总含量相对于该液晶聚酯100质量份为65质量份以上且105质量份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聚酯组合物和成形体。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2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40453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部件用连接器,已知例如用于将CPU(中央处理装置)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的CPU插座。此外,CPU插座的形成材料采用耐热性等优异的液晶聚酯树脂。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等,对于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的CPU而言,电路规模也增大。一般而言,CPU越是大规模化,则连接引脚的数量越会增大。近年来,已知具有700根~1000根左右的连接引脚的CPU。CPU的连接引脚在该CPU的底面以例如行列状配置。CPU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存在连接引脚的数量越多则这些连接引脚的间距越小的倾向。
CPU插座与CPU的各连接引脚对应地具有大量引脚插入孔,形成了网格。并且,连接引脚的间距越小,则引脚插入孔的间距也越小,将引脚插入孔彼此隔开的树脂、即网格的壁也越薄。因此,在CPU插座中,引脚插入孔越多,则回流焊安装、引脚插入等的应力施加于壁,因为该应力而越容易产生网格的破坏(以下有时称作裂纹)。
如此,对于CPU插座等电子部件用连接器,要求提高针对成形后的裂纹的耐性。
以往,为了提高成形体的机械强度,已知在液晶性聚酯中配合有纤维状填充材料的液晶聚酯组合物。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强化液晶树脂组合物,其是相对于规定的液晶聚酯树脂100重量份将平均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且不足10μm的玻璃纤维和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上且不足20μm的玻璃纤维一并填充5重量份以上且200重量份以下而得到的。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非对称电子部件,其是由液晶性聚合物组合物成形得到的,相对于成形品的XY轴面、YZ轴面、XZ轴面中的任一轴面均无对称性,所述液晶性聚合物组合物是将(A)纤维状填充剂和(B)平均粒径为0.5μm~200μm的板状填充剂配合而成的,所述(A)纤维状填充剂不包括平均纤维直径为5μm~30μm、纤维长度为10μm以下的填充剂在内,重均纤维长度为250μm~350μm,且纤维长度为700μm以上的填充剂的比例为5重量%以内,组合物中的(A)、(B)成分的总填充量为40重量%~60重量%,(A)成分的重量分率为10重量%~20重量%,(B)成分的重量分率为30重量%~40重量%。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平面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如下结构,即在外框的内部具有网格结构,而且在网格结构的内部具有开口部的网格部的间距间隔为1.5mm以下,外框部与网格部的厚度比率为0.8以下,所述平面状连接器由复合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复合树脂组合物包含(A)对羟基苯甲酸残基为55摩尔%以下且熔点为330℃以上的液晶性聚合物、(B)板状的无机填充剂、以及(C)重均纤维长度为250μm~600μm的纤维状填充剂,(B)成分相对于组合物整体为25重量%~35重量%,(C)成分相对于组合物整体为10重量%~25重量%,且(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相对于组合物整体为40重量%~50重量%。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液晶聚酯组合物,其含有液晶聚酯100质量份、以及纤维状填充材料和板状填充材料的总量65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上述纤维状填充材料的数均纤维直径为5μm以上且15μm以下,数均纤维长度长于200μm且不足400μm,上述纤维状填充材料相对于上述板状填充材料的质量比为3以上且15以下,并且,流动起始温度为250℃以上且不足3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1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