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幕除尘装置及排烟脱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71545.9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7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熊谷和也;安田洋一;黑崎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45/10;B01D47/02;B01D53/18;B01D53/50;B01D53/7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幕 碰撞构件 相向 排出口 排烟脱硫装置 除尘装置 形成构件 流路 流动方向上游 气体排出管 除尘性能 排出构件 排出液体 液体分散 低成本 平滑 排出 捕获 流动 粉尘 | ||
1.一种液幕除尘装置,所述液幕除尘装置与从气体排出管流出的气流相向地配设,将该气流中的粉尘由液幕捕获而除去,其特征在于:具备气体碰撞构件和液幕形成构件,
所述气体碰撞构件与所述气流相向地配设;
所述液幕形成构件,在该气体碰撞构件的中心近旁且相对于所述气体碰撞构件的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与所述气体碰撞构件相向地配设,具备具有分散部的液体分散构件,和具有与该分散部相向的排出口并从该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液体排出构件;所述液幕形成构件在形成于所述气体碰撞构件及所述气体排出管之间的所述气流的流路上形成所述液幕,
所述分散部由平滑的面构成,使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该分散部的所述液体在该分散部上流动而分散,
所述液幕与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气流相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相对于所述排出口的液体的排出方向n次对称,但是,n为任意的2以上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为平面,或者为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方向的凸状的平滑的曲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的面相对于所述排出口的液体的排出方向垂直地配设。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的面积S1与所述平滑的面的面积S2的面积比S1/S2为0.001以上0.06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分散部的距离为3mm以上50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气体排出管流出的气流是被脱硫了的排烟。
8.一种排烟脱硫装置,所述排烟脱硫装置从含有硫的氧化物及粉尘的排烟将该硫的氧化物及粉尘除去,其特征在于,具备:
密闭槽,所述密闭槽的内部被第1隔板及位于该第1隔板的上方的第2隔板划分为第1室、与该第1室的上方邻接的第2室,和与该第2室的上方邻接的第3室;
排烟入口,所述排烟入口形成于所述第2室;
脱硫排烟出口,所述脱硫排烟出口形成于所述第3室;
透孔,所述透孔形成于所述第1隔板;
排烟分散管,所述排烟分散管垂设到该透孔,将所述第2室与所述第1室相连,所述排烟分散管被设置成,使供给到所述第2室的所述排烟能够分散到被收容在所述第1室中的吸收所述硫的氧化物的吸收液中;
气体排出管,所述气体排出管将所述第1室与所述第3室相连,其上端位于所述第2隔板的表面的上方;和
液幕除尘装置,所述液幕除尘装置与从该气体排出管流出的上升气流相向地配设,将该上升气流中的所述粉尘由液幕捕获而除去,
所述液幕除尘装置是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幕除尘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未经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15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