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光固化性粘着剂的粘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1600.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翔马;河村尚孝;绿川智洋;冈村直实;山家宏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美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5/00 | 分类号: | C09J5/00;C09J4/02;C09J4/06;C09J11/06;C09J11/08;C09J2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卓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光固化 粘着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固化性粘着剂、含粘着剂的制品、贴合方法、以及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固化性粘着剂可涂布于各种形状的被粘物,在光照射后,表面固化性优异并且迅捷地发挥粘着性。光固化性粘着剂含有:(A)由通式(1)表示并且抑制氧阻碍的单丙烯酸酯、选自由(B1)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B2)液状有机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以及(C)光引发剂。(通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至R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取代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光固化性粘着剂的粘接方法,所述光固化性粘着剂即使在空气中也迅速地进行光固化。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将含有光聚合性丙烯酸酯的光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一个被粘物,然后照射紫外线,将丙烯酸酯进行聚合而提高粘度(称为B阶化,可认为赋予了粘着性),在该状态下粘接固定另一个被粘物。作为具体例子,示出了一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制造,其中,使用了天线部件作为一个被粘物,并且使用了IC芯片作为另一个被粘物。又,在专利文献1中,在光固化性组合物中进一步使用湿气固化性树脂,可靠地进行了粘接。
可认为,关于这样地将含有光聚合性丙烯酸酯的光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一个被粘物,通过进行光照射将丙烯酸酯进行聚合而赋予了粘着性,然后粘接另一个被粘物的方法,特别是在电子设备的制造中是有用的。这是由于,利用这样的方法,容易为了将暂时粘接了的被粘物进行位置对齐等而进行剥离。另外,这是因为,虽然使用粘着片或粘着胶带也可实施同样的方法,但是常常不易将粘着片或粘着胶带制成预定的形状而载置于预定的场所,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的粘接方法,比较容易将未固化的光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预定的场所。
但是,丙烯酸酯虽然具有光聚合性,但已知晓在空气中那样的氧存在下聚合被阻碍,因而或者没有进行聚合,或者需要长时间的照射,或者需要照射强的光。实际上,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中,虽然使用了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作为丙烯酸酯,但是为了进行光聚合,则必需1小时以内的时间。可认为,在电子设备的制造中,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光聚合的进行优选为秒单位的时间。为了解决氧阻碍的问题,可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光照射或者可使用透明覆膜阻断氧而进行光照射,但是另外必需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04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3-1618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粘接方法,其为使用含有丙烯酸酯的光固化性粘着剂而粘接多个被粘物的粘接方法,其中,即使在氧存在下也迅速地进行丙烯酸酯的光聚合,不需要长时间的光照射或氧阻断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发现,使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作为丙烯酸酯时,则即使在氧存在下也迅速地进行丙烯酸酯的光聚合,最终完成本发明。在专利文献2中,如例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71等的实施例中记载的那样,将紫外线固化型粘着剂组合物涂布于剥离处理聚酯薄膜上,进行UV照射而进行预固化,其后,将固化物涂刷面与剥离处理聚酯薄膜贴合而阻断空气,通过对其进行UV照射而固化从而获得了粘着层。即,利用预固化,不是增加组合物的表面的粘度而是增加内侧的粘度,通过在该状态下贴合于剥离处理聚酯薄膜从而阻断空气,再一次,通过进行光照射,从而进行固化而获得了粘着层。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在不使用剥离纸并且要求在空气中进行作业的现场施工方面,对于粘着剂组合物所要求的氧阻碍的观点,既没有记载也没有揭示。因此,无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本发明是下面的粘接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接方法,其为粘接多个被粘物的方法,所述粘接方法具备如下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美定株式会社,未经思美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1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