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注入机的控制方法和偏压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1912.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F·托瑞格罗萨;L·洛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离子射线服务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7/32 | 分类号: | H01J37/32;C23C14/48;H01L21/223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郭思宇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浸没 离子 注入 控制 方法 偏压 电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等离子体浸没式运行的注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注入阶段[1],在其间等离子体AP被激发,并且基底被负偏压S,‑中立化阶段[2],在其间等离子体AP被激发,并且基底被施加正偏压或零偏压S,‑抑制阶段[3],在其间等离子体AP被熄灭,‑基底处的带负电粒子的排出阶段[4],在其间等离子体AP被熄灭。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这个排出阶段的持续时间大于5μs。所述发明还涉及注入机的偏压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等离子体浸没式运行的离子注入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领域是以等离子体浸没模式工作的离子注入机的领域。因此,基底的离子注入在于将其浸入等离子体并将其以几十伏到几十千伏(通常小于100kV)的负电压偏压,以便能够建立将等离子体离子向基底加速以使它们被注入的电场。这样注入的原子被称为掺杂剂。
离子的穿透深度由其加速能量决定。它一方面取决于施加到基底的电压,另一方面取决于离子和基底各自的特性。注入原子的浓度取决于用每cm2离子数表示的剂量和注入深度。
由于与等离子体物理有关的原因,在施加电压后的毫微秒内,在基底周围形成离子鞘。负责将离子向基底加速的电势差在该鞘层的端子处被发现。
该鞘层根据时间的增长遵循Child-Langmuir等式:
其中:
jc:电流密度,
ε0:真空的介电常数,
e:离子电荷,
M:离子的质量,
V0:跨过鞘层的电势差,以及
S:鞘层的厚度。
通过规定电流密度等于每单位时间穿过鞘层边界的电荷,ds/dt表示该边界的运动速度:
表达式中给出S0等于:
可以理解为u0=(2eV0/M)是离子的特征速度,n0是等离子体的密度。
鞘层的厚度主要与所施加的电压、等离子体的密度和离子的质量有关。
调节注入电流的等离子体的等效阻抗与鞘层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注入电流随着鞘层的增加而非常迅速地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必要进行重新初始化。事实证明,当鞘层到达使注入机构停止的外壳壁时,这实际上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为了重新初始化系统,通常在保持等离子体被激发的同时停止在基底上的高电压。因此必须设置产生高电压脉冲的脉冲发电机。
因此,参照图1,文献WO 01/15200提出通过电源使基底偏压,所述电源包括:
-发电机GEN,其正极接地,
-并联在发电机GEN上的电容器Ct,
-第一开关IT1,其第一极连接到发电机GEN的负极并且其第二极连接到该电源的输出端子O;以及
-第二开关IT2,其第一极连接到输出端子O并且其第二极接地。
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注入阶段,在其间
ο等离子体电源被激活,
ο第一开关IT1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离子射线服务公司,未经离子射线服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1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