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2184.X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7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圭祐;金谷实;细川和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20 | 分类号: | B32B27/20;B32B9/00;B32B15/08;B32B27/18;G06F3/041;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层叠 透明 导电性 薄膜 使用 触摸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形成细线化的金属布线层的情况下,也不易因透明导电膜剥离而产生布线故障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本发明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为在透明基材(1)的至少一面侧依次具有树脂层(2)、透明导电膜(3)、金属层(4)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树脂层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5~55重量份无机氧化物颗粒,前述透明导电膜包含铟系复合氧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树脂层、透明导电膜、金属层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是对显示设备等的窄边框化特别有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或触摸面板等显示设备中,使用了铟锡复合氧化物(ITO)等的透明电极。为了从外部提供电压、或检测透明电极上的电位,该透明电极上连接有图案布线。作为图案布线,广泛使用通过丝网印刷法等形成了银糊剂的布线。一般而言,在显示设备中,以围绕透明电极的周边部的方式对布线进行图案形成。并且,通过使用进行了装饰的基材等,以从外部看不到该布线的方式组装显示设备。
随着显示设备的高清晰化及高功能化,围绕布线的图案存在复杂化的倾向。例如,作为触摸面板,可以进行多点输入(多点触控)的投影型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矩阵型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近年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这些方式的触摸面板中,透明导电性薄膜被图案化为规定形状(例如条状)而形成透明电极,在各透明电极和IC等控制单元之间形成图案布线。这样,布线的图案复杂化,另一方面,为了不会看到围绕布线的区域,也要求使进行了装饰的周边部更窄,提高显示设备中的显示区域的面积比率(窄边框化)。但是,在印刷前述银糊剂的方法中,使电极的线宽减少存在限制,因此难以进一步对显示设备进行窄边框化。
为了进一步对显示设备进行窄边框化,需要使图案布线细线化,并且为了抑制布线的电阻升高,需要使用导电性高的布线材料。从这一观点考虑,提出了如下方法:制作在基材上形成透明导电性薄膜、在其上形成由铜构成的金属层的层叠体,依次通过蚀刻而选择性去除金属层、透明导电性薄膜,从而进行图案化(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13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60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发现在专利文献1~2中,若继续推进图案布线的细线化,则会产生透明导电层等从薄膜基材上剥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形成细线化的金属布线层的情况下,也不易因透明导电膜的剥离而产生布线故障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及使用其的触摸传感器。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潜心探讨,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下述构成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特征在于,其是在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侧依次具有树脂层、透明导电膜、金属层的金属层层叠透明导电性薄膜,前述树脂层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5~55重量份无机氧化物颗粒,前述透明导电膜包含铟系复合氧化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物性值是通过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测得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2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热成型应用的多层膜
- 下一篇:硬涂层层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