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借助于流化床流动反应器使气态或颗粒物质与气体流分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4411.2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5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T.布兰德;W.古特佩尔;M.H.梅布斯;J.特罗伊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泰因米勒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0 | 分类号: | B01D53/10;B01D53/12;B01D5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晨;李雪莹 |
地址: | 德国古***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借助于 流化床 流动 反应器 气态 颗粒 物质 气体 分离 方法 | ||
1.一种用于借助于流化床流动反应器使气态或颗粒物质与气体流分离的方法,所述流化床流动反应器具有包含膨胀流化床的流化床室,其中,所述膨胀流化床包括固体,所述固体至少为反应性吸着剂和惰性固体,并且其中,形成所述膨胀流化床中的支承床的所述固体属于大颗粒成分,
其中,载有待分离物质的所述气体流被供应到所述流化床,使得所述待分离物质与所述流化床中的吸着剂接触并与其反应,
其中,所述流化床室中的速度被调节成使得惰性固体和反应性吸着剂也随所述气体流离开所述流化床,
其中,反应性吸着剂与离开所述流化床的气体流分离进入到主路径中,所述吸着剂被再循环到所述流化床,
其中,除了经再循环的吸着剂之外,还将新鲜的吸着剂供应到所述流化床,并且
其中,惰性固体和反应性吸着剂与离开所述流化床的气体流分离进入到次级路径中,所述惰性固体和所述反应性吸着剂两者均被部分地再循环到所述流化床,
其中,离开所述流化床的气体流在惰性固体连同一定比例的活性吸着剂与其分离之前穿过无分支型流动路径,其反平行于所述流化床行进,其中,吸着剂和待分离物质在所述气体流内彼此接触并反应,使得在所述流动路径的终点处所述气体流中的未反应物质的比例小于其在离开所述流化床时的比例,
其特征在于,
供应到所述流化床流动反应器的气体流载有待分离物质,所述待分离物质形成大颗粒成分;载有所述颗粒的气体流被供应到所述流化床,其中,所述流化床被操作成使得随所述气体流排放出的大颗粒成分的排放率不低于随所述气体流供应的大颗粒成分的供应率;以及所述大颗粒成分只有在穿过所述流化床流动反应器之后才从排出气体流去除,
其中,所述无分支型流动路径在其上端处具有所述气体流的入口且在其下端处具有所述气体流的侧向出口,
其中,在所述侧向出口下方,所述流动路径并入到用于靠重力与所述气体流分离的固体的分离器料斗中,其中,由于属于大颗粒成分的固体的大小并且由于作用于这些固体的气体流,这些固体靠重力进一步下落通过侧向出口,并且临时存储在分离器料斗中,使得气体流至出口中的偏转充当用于大颗粒成分的分离器,
其中,所述固体包含大颗粒成分的部分经由形成次级路径的次级返回管线从所述分离器料斗返回到所述流化床室,
其中,惰性固体和反应性吸着剂被分离并且两者经由所述次级返回管线均被部分地再循环到所述流化床,
其中,属于中颗粒成分和细颗粒成分的固体在位于所述流动路径的下游的过程过滤器处从离开所述流化床的气体流移除,并且被分离到形成主路径的返回管线中,通过所述返回管线反应性吸着剂被再循环到所述流化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反平行于所述流化床室行进的流动室来实现所述流动路径,所述流动室在其上端处装备有所述气体流的入口且在其下端处装备有所述气体流的侧向出口,并且在所述侧向出口下方并入到用于靠重力与所述气体流分离的固体的分离器料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离开所述流动路径之后,测量所述气体流中待分离的未反应物质的比率,
当所述气体流中待分离的未反应物质的比率已增加超过预定的目标值时,增加对新鲜的吸着剂的供应。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路径中的经分离的固体和反应性吸着剂的返回率取决于进入所述流化床的气体流的体积流量的改变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指定的基础体积流量来确定基础返回率;当所述体积流量相对于所述基础体积流量增加时,所述返回率相对于所述基础返回率增加;以及当所述体积流量相对于所述基础体积流量减小时,所述返回率相对于所述基础返回率减小。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过滤器在所述流动路径的下游;以及在那里经分离的固体属于中颗粒成分和细颗粒成分,其取决于所述过程被再循环到所述流化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流动路径邻接所述流动路径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泰因米勒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施泰因米勒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44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