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道车辆的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5012.8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7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悟;山田穰二;畑晋一郎;大桥良和;木村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1D49/00 | 分类号: | B61D49/00;B61D17/08;B61D17/12;B61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道 车辆 车身 | ||
在具备底架、侧构体以及车顶构体的铁道车辆的车身上,所述底架、所述侧构体及所述车顶构体的至少一个具有面向车外的外板部、以及与所述外板部的内侧面连接且在与所述外板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间的加强部,所述外板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吸音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的车身。
背景技术
高速铁道车辆中,通过实施各种应对噪音的方法而使噪音等级低于规定的环境规制值。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下方及侧方覆盖车身下的地板下设备的吸音板。由此能使在线路旁的地上墙面(例如隔音墙面、隧道墙面)与车辆之间相互反射的噪音被吸音板吸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4286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存在由于近年的铁道车辆进一步高速化,噪音大致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平方以上成比例,因而期待更进一步的噪音应对方法的情况。例如,若不仅是在车身下的地板下设备的周围,还在车身侧面设置吸音板,则能确保较大的吸音面积。但是,若在车身的侧构体的侧面设置吸音板,则从车辆限界的观点出发,必须按吸音板厚度来使侧构体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会发生车身的客室空间变窄的问题。又,需在侧构体的外表面接合吸音板的作业,因而车辆装配工时增大,且车辆的部件数也增大。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在不使车身的客室空间狭小化且防止部件数及车辆装配工时增加的同时良好地吸收铁道车辆的噪音。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形态的铁道车辆的车身,在具备底架、侧构体以及车顶构体的铁道车辆的车身上;所述底架、所述侧构体及所述车顶构体的至少一个具有面向车外的外板部、以及与所述外板部的内侧面连接且在与所述外板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间的加强部;所述外板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吸音孔。
根据前述结构,因车身本身被赋予吸音功能,所以能够不在车身的外板部的外表面设置吸音板即可进行车身侧的吸音。因此能在不使车身的客室空间狭小化且防止部件数及车辆装配工时增加的同时良好地吸收铁道车辆的噪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不使车身的客室空间狭小化且防止部件数及车辆装配工时增加的同时良好地吸收铁道车辆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的车辆长度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侧构体的裙板区域中的上侧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侧构体的裙板区域中的下侧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铁道车辆的侧构体的裙板区域中的上侧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侧构体的每单位长度的吸音力的图表;
图6是示出实施例1及2中每辆的吸音力的图表;
图7是示出实施例1及比较例中的隧道行驶时的车内噪音等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
(第一实施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5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接地点的轨道车辆主体
- 下一篇:铁道车辆用转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