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5580.8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克雷格·莫奎因;安德鲁·弗拉切克;佩奇·莱因哈特;马修·克勒;达伦·德·美第奇;珍妮特·波比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达血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6 | 分类号: | A61M25/16;A61M25/01;F16C1/00;F16C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宝律师事务所 31372 | 代理人: | 张力允;张宏佐 |
地址: | 美国新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远端和近端以及其间的激光切割节段的柔性细长导管管道。所述激光切割节段构成导管长度的大部分,并且是按照连续螺旋式样切割的,从而形成可以是正弦、三角形、正方形或类似形状并且优选地是正弦的互锁锯齿。所述导管管道的内侧在导管内侧的界面处具有尼龙或类似聚合物的聚合物双层,并且特氟龙或类似聚合物形成导管的内腔。管道的外侧具有尼龙或类似材料的薄聚合物涂层。远端的一个较短部分未被切割,并且随后是可以被锥化以用于更好的堵塞穿透的更窄的终端节段。所述互锁锯齿按照鱼鳞方式脱离并且重新接合,而不会经历塑性形变并且不会有显著的聚合物分离。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274,203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通过引用的方式被全文合并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传递旋转和轴向运动以便解决例如血管之类的体腔中的堵塞的柔性导管管道。
背景技术
在远超过五十年的时间里,需要通过沿着长度切割管道而从原本是刚性的管道产生柔性管道。这种设计方法对于医疗设备中的许多仪器(包括导管和导丝(美国专利5,573,520)、骨骼铰刀(美国专利5,108,411和6,053,922))以及其他非医疗应用(比如用于钻井的柔性钻孔,美国专利2,515,365)存在许多实例。
当无阻挡的直接路径不可用时,柔性轴杆和耦合件被用来在动力源与受驱动部件之间传递旋转动力。柔性轴杆通常由具有末端装配件的旋转轴杆构成,所述末端装配件用于附着到一起构造成设备的配对部件。动力源是可以传递正确的力的任何事物,包括电动机或医师的手。所述轴杆被设想到用来通过曲线方式传递运动,比如经过髋部区段中的髂拱(iliac arch)递送的导管轴杆,或者用作具有柔性骨髓管铰刀的骨骼铰刀。
在历史上,柔性轴杆由编织线、开槽管材、缠绕线或者小直径聚合物管材构成。由于缺少可推性(pushability)和高扭结风险,小直径聚合物管材对于某些应用不被视为理想的选项。在操控经过长而曲折的脉管时,这种把能量从轴杆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的能力被视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具有开槽或螺旋切割式样的基于海波管(hypotube)的轴杆可以扩展金属轴杆的传统限制,但是在柔韧性和扭矩传递方面仍然存在限制。传统的螺旋切割式样例如在被扭转时往往会卷起(wind up),从而使得被扭转端(或近端)处的一个圈匝(revolution turn)不等于非扭转端或远端处的一个圈匝;在最坏情况下,一个圈匝导致少于一圈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少。不具有或者具有有限的公-母部分的标准开槽式样具有更好的可扭转性,但是沿着一个或多个平面常常具有有限的折弯半径。
导管和导丝可以包括柔性并且可扭转的轴杆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者所述轴杆沿着轴杆的长度具有柔韧性和可扭转性的梯度。出于最优的可操纵性和可推性,大多数导管设计必须具有最大扭转刚度,同时保留令人满意的抗扭结性和柔韧性。这些轴杆可以被使用在许多导管和导引器(introducer)中,包括用于气囊血管成形术、支架递送、电生理学应用、药物递送或输注、斑块切除术、穿越导管或者血管内外科手术的那些导管和导引器。取决于应用,通过在管道内具有管道可以进一步修改柔韧性和可扭转性的优化和分级,其中内部或外部管道或者全部二者可以由本发明的切割管道构成。
慢性完全闭塞(CTO)仍然是外科医生和介入治疗医师共同遇到的其中一种最具挑战性的病变。CTO的特征是沉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担,从而导致至少1-3个月的完全或
接近完全的闭塞。CTO可能发生在动脉血管的任何部分中,但是最常见的是在腿部和靠近心脏的其他动脉。高达40%的接受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的患者体内存在慢性闭塞,并且被看作是规程失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PAD是流行病症,影响大约1000万美国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超过2700万人。CTO在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当中同样多有,在美国的男性和女性当中都是第一致死原因,每年致死超过400000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所有冠状动脉造影当中的近似30%都将表现出CT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达血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拓达血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5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