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8229.4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原岛伸恭 | 申请(专利权)人: | 藤仓复合材料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 流出路 壁薄 抵接部 止回阀 外周缘部 抵接 阀箱 流体 底部外缘 阀芯支承 方式弹性 组装作业 薄壁部 壁厚部 出口端 阀座部 阀座面 外周缘 圆形状 支承壁 中央处 周壁部 厚部 开阀 孔部 顺流 俯视 连通 成型 破损 变形 组装 流动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回阀构造,其具备能够容易地组装于阀箱内并且在组装作业时、成型时难以产生破损等的阀芯,该止回阀构造具备:流体的流入路以及流出路;阀箱,其分别与流入路以及流出路连通;以及阀芯,其配置于阀箱内,由弹性材料构成,阀芯具有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的壁薄部和从壁薄部的一面的实质上中央处突出的壁厚部,阀箱具备:阀芯支承部,其具有与流出路连续的孔部,包括能够支承壁厚部的底部外缘的环状底部以及与该环状底部的外周缘连续的周壁部;以及阀座部,其包括供壁薄部的另一面侧的外周缘部附近抵接的阀芯抵接部、以及位于该阀芯抵接部以及流入路的出口端之间并能够供壁薄部的另一面抵接的阀座面,在从流入路朝向流出路的顺流方向上流动的流体的压力的作用下,薄壁部的另一面侧的外周缘部附近以离开阀芯抵接部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开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流体的流路中的止回阀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止回阀构造,其适合使用于液体泵、氧浓缩机、血液透析回路、输液回路等,将液体等流体的流动仅限制于顺流方向,防止逆流方向的流动。作为构成该止回阀构造的阀芯,例如已知有所谓的伞型的阀芯,其具备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的伞状部和设于伞状部的大致中央的轴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例如硅酮橡胶等橡胶材料)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0363号公报。
图10中示出使用了以往的伞型的阀芯的止回阀构造的概略结构。如图10所示,在以往的伞型的阀芯40中,在轴部41的中途设有扩径部42。在使用了该阀芯40的止回阀构造中,在流体的流路的中途设有阀座50,该阀座形成有支承轴部41的支承孔和用来供流体通过的流路孔51。而且,通过向该阀座50的支承孔插入轴部41,使得轴部41的扩径部42被支承孔卡止。作为其结果,起到了相对于顺流方向的流体的压力防止轴部41脱离支承孔的功能。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以往的伞型的阀芯40由于轴部41所插入的支承孔的内径比扩径部42的外径大,因此存在向支承孔插入轴部41的作业繁琐这一问题。另外,由于使扩径部42弹性变形而向支承孔插入,因此需要以较强的力拉动插入到支承孔的轴部41的前端,但此时存在轴部41被从伞状部43切断这一问题。而且,上述伞型的阀芯40虽然使用模具成型,但设于轴部41的中途的扩径部42成为从模具拔出阀芯40时的阻力,轴部41可能会破损。
发明内容
鉴于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回阀构造,该止回阀构造具备能够容易地组装于阀箱内并且在组装时、成型时难以产生破损等的阀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构造,所述止回阀构造具备:流体的流入路及流出路;阀箱,其分别与上述流入路以及上述流出路连通;以及阀芯,其配置于上述阀箱内,由弹性材料构成,其中,上述阀芯具有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的壁薄部和从上述壁薄部的一面的实质上中央处突出的壁厚部,上述阀箱具备:阀芯支承部,其在大致中央形成与上述流出路连续的孔部,包括能够对上述壁厚部的底部外缘进行支承的环状底部以及与该环状底部的外周缘连续的周壁部;以及阀座部,其包括阀芯抵接部以及阀座面,所述阀芯抵接部供上述壁薄部的另一面侧的外周缘部附近抵接,所述阀座面位于该阀芯抵接部以及上述流入路的出口端之间,能够供上述壁薄部的另一面抵接,在从上述流入路朝向上述流出路的顺流方向上流动的上述流体的压力的作用下,上述薄壁部的另一面侧的外周缘部附近以离开上述阀芯抵接部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开阀(发明1)。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的是,抵接于上述阀芯抵接部的上述壁薄部的外周缘部附近的厚度为0.1~1.0mm(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壁厚部松动地嵌合于上述阀芯支承部的中央的状态下,从上述壁厚部的侧壁至上述阀芯支承部的周壁部的长度比从上述阀芯抵接部至上述壁薄部的外周缘端部的长度小(发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藤仓复合材料科技株式会社,未经藤仓复合材料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8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回阀结构、使用了其的喷嘴部件以及挤出式容器
- 下一篇:流体遮断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