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建筑物中的通风系统的热回收吸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79177.2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M·维克特;S·马克思;U·米勒;L·阿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28;F24F3/14;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彭立兵;林柏楠 |
地址: | 德国莱茵河***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料流 通风系统 热回收 水蒸气吸附剂 吸附器 建筑物 被吸附物 吸附材料 排气口 进气 水吸附等温线 水蒸气 过滤器单元 建筑物空气 建筑物内部 热交换材料 饱和容量 风机单元 荷载提升 吸附剂 外部 除湿 加湿 解吸 料流 吸附 加热 冷却 释放 吸收 表现 联合 | ||
1.具有热回收吸附器的通风系统(10),所述通风系统(10)安装在建筑物中,其中所述通风系统(10)还包含至少一个用于来自建筑物外部的空气料流的外部进气/排气口(11)和至少一个用于来自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料流的内部进气/排气口(23)、至少一个风机单元(14)和至少一个过滤器单元(12、22),其中所述热回收吸附器包括用于从空气料流中吸收和释放热的热交换材料(16)和用于至少从空气料流中吸附和解吸至少一种被吸附物的吸附材料(18),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被吸附物是水蒸气,所述吸附材料(18)包含至少一种在室温(25℃+/-10℃)下表现出s形水吸附等温线和在窄相对湿度范围内的陡增的水蒸气吸附剂,其中所述水蒸气吸附剂的主要荷载提升出现在0.1至0.5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并且饱和容量位于0.25至1.2kg水/kg吸附剂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风系统(10),其中水吸附等温线(30)的陡增在0.15至0.4的相对湿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水蒸气吸附剂的饱和容量在0.3至0.6kg水/kg吸附剂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荷载提升为总荷载的至少6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水蒸气吸附剂选自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铝土矿、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MOF)。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吸附材料(18)作为粉状材料、颗粒物、成型体或整料提供和作为基质或填料,如填充床或移动床布置在外壳中,优选作为整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吸附材料(18)作为涂层沉积在优选由陶瓷、金属、塑料、基于聚氨酯的泡沫、聚丙烯、聚酯、金属或陶瓷、纤维素、塑料的机织或非织纤维或其混合物制成的基底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吸附材料(18)是金属有机骨架(MOF),优选作为富马酸铝MOF。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热交换材料(16)选自陶瓷或砖块、石材或烧制粘土砂砾或卵石、铁或其它合适的高热容制丸材料的烧制丸粒、不同形状的常规陶瓷、金属或塑料填料、波纹金属和丝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热交换材料(16)作为蜂窝结构提供。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涂层包含沉积在陶瓷基底上的富马酸铝MOF。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吸附材料(18)进一步包含吸音吸附剂(2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所述通风系统(10)作为分散式单元提供,优选安装在建筑物的分开的房间中,或作为集中式单元安装在建筑物中,其中将来自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导向内部进气/排气口(23)并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上设置外部进气/排气口(11)。
14.一种用于建筑物空气料流的联合热回收、冷却/加热和除湿/加湿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将室内和/或室外空气料流传送经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其中通过热回收吸附器调节来自所述空气料流的热和水蒸气。
15.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的建筑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的通风系统(10)的用途,用于建筑物空气料流的联合热回收、冷却/加热和除湿/加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91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