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9322.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2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新泽达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00 | 分类号: | B60C1/00;B60C5/00;C08K5/45;C08L21/00;C08L8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磊;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得到由装配于轮胎内表面的带状吸音件实现的充分的静音性,同时能防止由该带状吸音件在高速行驶时蓄热而引起的轮胎性能的降低的充气轮胎。在具备沿轮胎周向粘接于胎面部(1)处的轮胎内表面的带状吸音件(10)的充气轮胎中,向构成胎面部(1)的橡胶组成物中混合特定的环状多硫化物,其混合量C满足由吸音件(10)的轮胎周向的平均厚度D、或由吸音件(10)的轮胎周向的平均宽度W与带束层(7)的宽度B之比W/B规定的特定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轮胎用噪声降低装置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得到由装配于轮胎内表面的带状吸音件实现的充分的静音性,同时能防止由该带状吸音件在高速行驶时蓄热而引起的轮胎性能的降低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作为产生轮胎噪声的原因之一,存在由在轮辋组装时填充至形成于轮胎内的空腔部(轮胎内腔)的空气的振动导致的空腔共鸣声。在车辆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胎面部因路面的凹凸等而振动,该振动使轮胎内腔内的空气振动,由此产生该空腔共鸣声。在该空腔共鸣声中,特定频域的声音会作为噪声被察觉,因此,在降低轮胎噪声这一点上,重点是降低此频域的声压级(噪声等级水平)。
作为降低这样的噪声的方法,提出了向轮胎内腔导入包含海绵等多孔质材料的吸音件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这样的吸音件通过弹性固定带而装接于胎面部的内周面。然而,这种情况下,高速行驶时弹性固定带会变形,恐怕会产生无法稳妥地装接吸音件的不良状况。
或者,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不使用前述的弹性固定带,而是通过粘接剂等将吸音件直接粘接于胎面部的内周面的方案。然而,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吸音件直接粘贴于轮胎内表面,因此,高速行驶时容易在胎面部产生蓄热,会产生由此蓄热引起的轮胎性能的恶化(热下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4281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第52672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轮胎用噪声降低装置,且能得到由装配于轮胎内表面的带状吸音件实现的充分的静音性,同时能防止由该带状吸音件在高速行驶时蓄热而引起的轮胎性能的降低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延伸且呈环状的胎面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以及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并具备沿轮胎周向粘接于所述胎面部处的轮胎内表面的带状吸音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胎面部的橡胶组合物包含由下述(1)式表示的环状多硫化物,在将构成所述胎面部的橡胶组合物中的所述环状多硫化物相对于能硫磺硫化的橡胶100质量份的混合量设为C、将所述吸音件的轮胎周向的平均厚度设为D时,所述混合量C满足下述(2)式。
[化学式1]
(式中,R表示取代或者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取代或者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0的氧化亚烷基、或包含芳香环的亚烷基,n为1~20的整数,x为平均2~6的数。)
[数式1]
(D-10)×0.015+0.2C(D-10)×0.015+6(2)
(式中,D为10m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9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