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焊接软管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0596.8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3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P·布赫勒;W·弗雷德;M·卫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德电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20 | 分类号: | B29C65/20;B29C65/74;B29C65/30;A61M39/14;B29C65/7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李雪莹 |
地址: | 瑞士韦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焊接 软管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焊接热塑性软管(1、2)的设备、一种用于焊接的方法以及一种焊接刀。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设置用于焊接热塑性软管(1、2),其中,所述软管(1、2)置入到软管支架(100、200)中并且借助于软管夹钳被挤压。焊接刀在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软管之间之间运动,并且在此割断所述软管(1、2)。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切割端部和剩余端部。所述切割端部通过一个软管支架(100)相对于另一个软管支架(200)的相对运动相互对准,并且通过所述两个软管支架(100、200)的水平运动同时焊接成连贯的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焊接热塑性软管的设备、一种用于焊接的方法以及一种焊接刀。
背景技术
US4610670A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两个热塑性软管之间进行无菌连接的装置和方法。在这个方法中,两个软管的端部相互连接,两个软管的一端分别通向血袋。为此,将所述两个软管彼此平行地置入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块中,用加热的刀割断并且接合成连贯的软管。目的是,在两个软管之间产生无菌连接。
EP0208004A1公开了一种用于以无菌方式对接塑料软管区段的方法和装置。与US4610670A类似,在这里两个软管端部也接合成连贯的软管,区别在于,两个已切割的软管端部被夹紧到保持块中,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并且通过所述保持块的水平移位而相互接合和焊接。
US2012/0269679A1公开了一种系统,通过该系统,多个软管(其一端部分别与一血袋连接)与多个汇入所谓的“池容器 (Pooling-Container)”中的软管焊接。在所公开的方法中,单个的被加热的刀片用于切断软管并且在另一步骤中将所述软管相互焊接。
发明内容
在处理库存血时,使用高度自动化的工艺步骤。因此,必须对为此所使用的机器提出关于效率和无菌的高要求。重要步骤是将多个血袋相互连接,在该步骤中相互焊接由各个袋子处引导离开的各个软管。在血库中,每天对数百个血袋进行超过2000次焊接操作,以连接各个库存血,以便例如由供体血液制造血小板浓缩物。因此,必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始终如一的高质量进行尽可能多的焊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产生无菌连接。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焊接多个热塑性软管的设备和方法,本发明具有上述优点并且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设备、一种方法和一种能够加热的焊接刀,其中,应当切割多个热塑性软管并且将它们的端部以始终如一的质量相互焊接。这些任务通过权利要求的特征予以解决。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焊接第一和第二软管组的热塑性软管的设备包括两个软管支架以及焊接刀,所述两个软管支架分别都具有第一和第二软管夹钳。该第一软管组的软管以在所述两个软管支架之间笔直贯穿的方式伸展,被置入到两个第一软管夹钳的通孔中并且被挤压在其中。
该第二软管组的软管同样以在所述两个软管支架之间笔直贯穿的方式伸展,被置入到两个第二软管夹钳的通孔中并且被挤压在其中。
焊接刀在第一与第二软管支架之间运动,并且设置用于在运动中割断所述第一和第二软管组的被挤压的软管,以便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切割端部和剩余端部。
两个软管支架中的一个软管支架能够相对于另一个软管支架移位,以便由此使所述软管的切割端部相互对准。
此外所述两个软管支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向地或者远离彼此地移位,以便由此同时将所述第一软管组的软管的相应的切割端部与所述第二软管组的软管的相应的切割端部焊接成相应的连贯的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优点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少的工作步骤将多个热塑性软管以无菌方式焊接成连贯的软管。
根据本发明,所述两个第一软管夹钳的通孔布置在第一平面上,并且所述两个第二软管夹钳的通孔布置在第二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并且间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德电子股份公司,未经睿德电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0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