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状态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0827.5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5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司马经华;王细勇;曾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40;H04W4/021;H04W4/0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状态 检测 方法 以及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状态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该方法中,检测设备实时获取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用户移动速度;检测设备根据用户位置信息确定候选车辆集合,候选车辆集合中至少包含一辆候选车辆;检测设备实时获取候选车辆集合中各候选车辆的车辆位置信息;若检测设备根据用户位置信息以及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在预置的第一时间段内第一候选车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由第二距离减少至第一距离,且检测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确定用户移动速度由第一速度增加至第二速度,则检测设备确定用户处于上车状态,第一候选车辆属于候选车辆集合;第一时间段早于第二时间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状态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区分用户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状态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位置信息进行O2O的生活服务越来越普遍。结合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在车上,是否是处于上车或下车的状态,可以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种是静止的位置信息判断,可以通过GPS、WIFI、蓝牙等各种方式进行准确的定位,另外一种是判断运动时的状态,比如行走、跑步等等,可以通过手机内置的运动传感器Motion Sensor(如加速度、磁力计、陀螺仪等)非常准确的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方向等指标。
目前,如果需要判断用户目前是否在车上,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当前的平均速度、行驶的方向等指标(如一般人步行和跑步的速度不会超过30km/h),当速度超过30km/h时,可以判断用户处于在车上的状态。同时通过速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是上车状态(速度由小于30km/h逐渐加速至30km/h)、下车状态(速度由超过30km/h逐渐减速至小于30km/h)。
但由于简单地通过速度进行判断用户上下车的状态,会出现判断不准确的问题。比如用户快速骑行自行车,其速度会超过一般步行和跑步,也就是会超过30km/h,此时很难确定用户是否处于上车状态,所以通过速度可能会难以有效地区分用户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状态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能够有效地区分用户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状态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
检测设备实时获取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用户移动速度;检测设备根据用户位置信息确定候选车辆集合,候选车辆集合中至少包含一辆候选车辆;检测设备实时获取候选车辆集合中各候选车辆的车辆位置信息;若检测设备根据用户位置信息以及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在预置的第一时间段内第一候选车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由第二距离减少至第一距离,且检测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确定用户移动速度由第一速度增加至第二速度,则检测设备确定用户处于上车状态,第一候选车辆属于候选车辆集合;第一时间段早于第二时间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设备实时获取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用户移动速度,并且根据用户位置信息确定候选车辆集合,通过实时获取候选车辆集合中各候选车辆的车辆位置信息,若检测设备根据用户位置信息以及车辆位置信息确定在预置的第一时间段内候选车辆集合中第一候选车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由第二距离减少至第一距离,且检测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确定用户移动速度由第一速度增加至第二速度,则检测设备确定用户处于上车状态,由于依据用户与车辆的位置距离变化,以及用户的移动速度变化,所以可以有效地区分用户的状态。
可选的,检测设备确定用户处于上车状态之后,若第一候选车辆为一辆,则检测设备确定第一候选车辆为目标车辆,目标车辆为用户所乘坐的车辆;
若第一候选车辆为多辆,则检测设备从多辆第一候选车辆中确定第二候选车辆为目标车辆,目标车辆为用户所乘坐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设备在确定用户处于上车状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用户具体所乘坐的车辆,依据确定的车辆信息以及用户的历史乘车记录,检测设备还可以获得用户的目的地址信息以实现到站提醒服务,即当达到设定的距离时,自动提醒用户快要到达目的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08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