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1463.2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权智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权智恩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A61M37/00;A61L31/04;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李伟波;李永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生物 相容性 高分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用挡止部(300)堵塞呈圆锥形状且隔开形成有多个孔(200)的模箱(100)的孔(200)的上部之后施加压力,或者用挡止部(300)堵塞模箱(100)的孔(200)的上部并使孔的下部与真空泵400相连接,或者在模箱的底面下部放置衬垫(600)之后进行密封,并用真空挡止部(310)堵塞孔(200)的上部并使所述孔的上部与真空泵相连接,并在真空状态下滴下包含适量的有效成分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溶液之后,解除真空状态并依次填充含有有效成分(10)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容液和含有赋形剂(20)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溶液,并对所述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溶液进行固化,由此制备出基于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通过这种方法来制备的微针解决了由复杂且制备时间长的问题所引起的药物变性、硬度不足、产生药物损失的问题,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所述微针可以具有能够实现无痛治疗的同时能够进行皮肤穿透/皮肤刺激的直径、硬度及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利用能够向相隔开形成有孔的模箱上施加压力的挡止部和微填充针及/或真空泵,来填充及固化如透明质酸溶液等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溶液,从而以简单而经济的方法来制备不会导致药物的损失及变性的同时能够实现足够的硬度和无痛治疗的微针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有效地输送适用于人体的药物的方法,已广泛适用利用皮下注射针以液体状态来注射药物的方法。然而,具有100μm以上直径的皮下注射针或者肌肉注射针可以刺激皮肤中存在的多数疼痛部位,因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来自打针恐惧症(needle phobia)的疼痛、皮肤的局部损伤及出血症状,由此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存在需要高水平技能,而且在注射部位上会有疾病感染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皮下注射针所具有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致力于对利用适用于人体的直径和高度仅为10~100μm左右的微针装置的、药物的经皮输送方法的研究。微针装置利用用于穿透作为经皮药物输送的主要屏障层的、皮肤的角质层的微针,一次性形成用于贯通皮肤部的多数通道。借助所述通道,足量的药物可以达到表皮层或真皮层,然后药物通过血管和淋巴结被吸收并输送到人体的循环系统中。而且,微针可用于美容目的。例如,在皮肤上或者微针上涂敷生理活性物质后,通过多个所述微针在皮肤内部形成微通道并进行经皮输送。利用微针向经皮输送有效物质的方式是非常有用的,但更加有效使用简化了以往的复杂结构的常规微针装置的贴片型微针装置。
微针的特征在于以无痛的方式贯通皮肤,因此要求最小锐度的上端部的直径非常重要,而且应具备足够的物理硬度以贯通10~20μm的角质层。并且,通过到达毛细管来提高药物输送效率的合适长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现已开发出包括平面内(in-plane)类型或者平面外(out-of-plane)类型的微针在内的各种微针,作为制备这些微针的方法包括蚀刻方法和光刻方法,而且可以组合使用。
在美国公开专利第2002-138049号中已公开利用蚀刻方法来制备平面外类型的固体微针的方法,在此蚀刻方法中能够以50~100μm的直径、500μm的长度制备固体硅树脂微针,但无法以无痛的方式贯通皮肤,而且在向目的部位输送药物及美容成分时存在困难。
已公开有以利用光刻方法来装载呈胶囊形状的物质的方式制备生物相容性固体微针的方法,但此方法具有如下问题,即,该方法虽具有可以自由地装载能够制备成胶囊形状的药物的优点,但当药物的装载量增加时,微针的硬度减弱,因此不能适用于需要大容量投药的药物中(Jung-Hwan P.et al.,Pharmaceutical Research,Vol.23,No.5,May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权智恩,未经权智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1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THrP 类似物的制剂、其透皮贴剂及其用途
- 下一篇:施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