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输入装置用板以及笔输入装置用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2501.6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0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壮;堀江利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和冠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1;B32B27/00;C08J5/18;C08J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装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在使电子笔接触于板而进行指示输入时,能够得到与利用书写工具例如圆珠笔在纸上进行描绘的情况相同的书写感受。一种笔输入装置用板,是检测由电子笔指示的指示位置的笔输入装置的、与电子笔的芯体的前端部接触的笔输入装置用板,具备树脂膜层。在将电子笔的芯体的前端部的半径设为SR,将在以被施加载荷的方式与电子笔的芯体的前端部接触时根据载荷而变化的树脂膜的沉入量设为δ,并将以被施加载荷的方式与电子笔的芯体的前端部接触时的、树脂膜与芯体的前端部之间的动摩擦系数设为μ时,在树脂膜层中,关于施加于芯体的前端部的载荷的变化进行测定而标绘出的数据的近似直线具有μ∝δ/SR的比例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含电子笔以及检测由该电子笔指示的指示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笔输入装置中使用的、与电子笔的笔尖接触的笔输入装置用板。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输入装置用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作为被称为智能手机的高功能移动电话终端、平板(pad)型终端等小型的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开始使用笔输入装置。在这样的小型的电子设备用的笔输入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笔的微型化推进,关于其笔尖,直径与市场出售的圆珠笔的笔尖相同的笔尖正在变多。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电子笔要求例如能够以利用圆珠笔对纸进行书写那样的书写感受进行输入。出于该目的,以往以来,在笔输入装置的笔指示输入面上,粘贴为了显现上述书写感受而钻研出的板(笔输入装置用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76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981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板表面的凹凸形状来调整书写感受的笔输入装置用板(膜)。另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977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对板表面实施软质树脂的涂覆而使得显现书写感受的笔输入装置用板(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7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9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9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通过控制笔输入装置用板的表面的凹凸形状来调整书写感受的方法中,存在无法再现用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时的由纸的凹陷带来的感触(书写感受或者笔压感)这样的问题。另外,在笔输入装置板处于显示器的显示画面(笔指示输入面)上的情况下,由于透明的板的表面的凹凸,存在由雾度值的上升导致的浑浊、由于由透镜效应引起的彩虹颜色的强光而损害显示器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这样的问题。如果为了改善该显示品质而减小笔输入装置用板的表面的凹凸,则存在由凹凸的效果带来的书写感降低这样的问题。
此外,书写感受或者笔压感是指用书写工具对纸进行记录时的受阻状况。特别是在汉字等的情况下,笔画数多,必须使每一笔的张弛明确。因此,书写开始的起点与书写结束的终点需要是明确的。特别是作为书写结束,有提笔、停笔、扫动,根据此时的受阻状况,书写感受大有不同。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在表面涂覆软质树脂的方法中,认为软质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5~100μm,特别优选为10~50μm”,由笔压引起的笔输入装置用板(膜)的沉入量也是低于该软质树脂层的厚度的小的值。因此,通过由笔压引起的笔输入装置用板(膜)的沉入量而产生的笔受阻抑制效果变小,由于原料的摩擦力而产生阻力感,所以,存在得不到针对重叠的纸那样的书写感受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还公开了对软质树脂进行无法再涂敷的涂覆的方法,但在该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花费用于进行与软质树脂对应的牢固的涂覆的费用,成本变高,并且难以维持耐用性,书写部位的涂覆发生剥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和冠,未经株式会社和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2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