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2562.2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2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B·帕利延多;P·C·卡尔松;R·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L1/18;H04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师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波束 赋形 传输 方法 装置 | ||
用于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使用基于所述波束赋形参数的波束赋形传输(911),在无线电链路上在接入节点(112)与至少一个终端(130)之间传送消息(1204)。所述消息(1204)包括数据(411)的副本。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波束赋形参数并且使用基于波束赋形参数的波束赋形传输以便在无线电链路上在接入节点与至少一个终端之间传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根据至少一个冗余版本编码的数据的副本。各种实施方式涉及对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借助于蜂窝网络的移动通信是现代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蜂窝网络的一个示例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
LTE技术是接入节点(在LTE框架中被称为演进型节点B(eNB))为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通信分配时间/频率资源(资源块)的调度技术。LTE技术采用提供1毫秒的资源粒度的传输时间间隔(TTI);TTI通过子帧来实现。
在终端要求发送UL净荷数据的情况下,它发送UL传输请求并且接收对应的UL传输许可。同样地,在eNB要求发送DL数据的情况下,它向终端发送DL指派以通告DL数据。此类技术被称为调度。
为了保护无线电链路上的数据通信,LTE技术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HARQ)。首先,HARQ通过对在消息中传送的数据进行编码来采用前向纠错(FEC)。通过根据编译方案添加相应的冗余比特,可检测到错误地接收的数据分组。并且,通过根据编译方案向数据分组添加冗余比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在传输期间发生的比特错误。其次,HARQ在无线电接入级别上处理错误地接收的数据并且通常分别通过终端和eNB的传输协议栈的介质访问(MAC)层来实现。详细地,根据LTE技术,在子帧n中在无线电链路上传送的净荷数据消息在子帧n+4中被肯定地或否定地确认。在净荷数据消息被否定地确认(否定确认;NACK)的情况下,在子帧n+8中实现净荷数据消息(在一些示例中现在可以根据不同的冗余版本编码)的重传。这种重传便于净荷数据消息的成功接收。LTE技术中的HARQ协议的细节被例示在3GPPTechnical Specification(TS)36.321V.12.7.0(2015-09-25)中。
实现对于不同的重传尝试采用不同的冗余版本的HARQ协议使得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时间分集,并且因此提高成功传输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增加蜂窝网络的总覆盖范围。
然而,有时期望甚至进一步增加覆盖范围。实现比较大的覆盖范围的特征集被称为覆盖范围增强(CE)。CE技术被设想为应用于机器类型通信(MTC)和窄带物联网(NB-loT),有时也被称为NB-LTE。这些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LTE技术并且可以重新使用一些LTE概念。
MTC和NB-loT技术被设想用于大量终端连接到蜂窝网络的所谓大规模部署场景。例如,预期每接入节点的终端数量可能在接下来几年期间增加10至100倍。在这种场景中,预期每接入节点需要为多达300,000个装置服务。
CE技术的关键特征是在HARQ协议内重复编码数据的各个冗余版本多次(传输副本)。这种重复可以是“盲的”,即不是响应于相应的重传请求,而相反是抢先式的。这里,通常假定承载同一个冗余版本的消息的副本通过在无线电链路上实现的信道的连续/后续子帧中传送的消息的捆绑传输集来实现,参见例如3GPP Technical Report(TR)45.820V13.0.0(2015-08),Section 6.2.1.3。通过采用捆绑传输集,即使在在无线电链路上发送和/或接收(传送)的条件较差的场景中,也可提高成功传输的可能性。从而,即使对于如在MTC和NB-loT域内所设想的低传输功率,也可显著地增强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这促进了CE技术。
通常,包括根据给定冗余版本编码的数据的消息的数量按照捆绑策略来预先配置。可以根据无线电链路和/或终端的某些特性来选择捆绑策略。可以在某个持续时间内(半)持久地采用捆绑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2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