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发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3110.6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2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庞高昆;方平;丁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8 | 分类号: | 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发送 方法 相关 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接收第二设备响应第一消息而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一设备在第二带宽上发送第三消息,第一消息、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均携带设备预约的时频资源信息,在设备预约的时频资源信息内,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向第二设备发送消息;或,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消息,其中,当第一带宽小于20M时,第二带宽大于或等于20M,或,当第一带宽大于或等于20M时,第二带宽小于20M。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相关设备及系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维护窄带设备在进行LR传输时的稳定性以及维护宽带设备在进行宽带传输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发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技术的常用结构是由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多个站点(Station,STA)组成,AP通过周期性发送beacon(信标)帧向外界宣告网络的存在,STA通过主动发送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然后接收到proberesponse(探测响应)或者被动接收到beacon而知道AP的存在,再然后通过跟AP进行消息交互而加入AP的网络。AP和STA组建的网络叫基本服务集合(basic service set,BSS),BSS中包含AP设备与AP建立连接的STA设备。
在发送端设备(如AP)和接收端设备(如STA)相距较远(超过了legacy消息能够到达的通信传输范围)的情况下,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需要通过长距离(long range,LR)进行通信。为了满足设备进行LR传输,通常需要降低设备发送消息时所使用的带宽,即采用窄带传输。在LR传输模式下,进行LR传输的窄带设备之间需要实现一系列的窄带消息的交换,但是由于LR传输采用主流频段,比如2.4G频段,在该频段上的其他设备(如legacy设备等,其中现有802.11b,a,g,n,ac设备基本是基于20M的带宽(如20M,40M,80M,160M)为单位,这些设备在20M的带宽上发送消息。我们可以称在20M的带宽上发送消息的设备为legacy设备)的消息传输会干扰到窄带设备。另外,在legacy设备进行宽带传输时,由于legacy设备也是采用主流频段(与窄带设备相同的频段),因此宽带设备会受到窄带设备的消息传输的干扰。
因此,如何维护窄带设备在进行LR传输时的稳定性以及如何维护宽带设备在进行宽带传输时的稳定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期维护窄带设备在进行LR传输时的稳定性以及维护宽带设备在进行宽带传输时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设备预约的第一时频资源信息;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接收第二设备响应第一消息而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二设备预约的第二时频资源信息;第一设备在第二带宽上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设备预约的第三时频资源信息,第三时频资源信息是基于第一时频资源信息和/或第二时频资源信息确定;根据第三时频资源信息,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向第二设备发送消息;或,第一设备在第一带宽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消息,其中,当第一带宽小于20M时,第二带宽大于或等于20M,或,当第一带宽大于或等于20M时,第二带宽小于20M。可见,由于第一消息、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均携带设备预约的时频资源信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周围的设备接收到这些消息时,可根据消息携带的时频资源信息设定设备自身的当前媒介繁忙时间值NAV,以使得这些设备不去抢占该媒介,进而可维护窄带设备在进行LR传输时的稳定性以及维护宽带设备在进行宽带传输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在第二带宽上发送第三消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设备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第二带宽上发送第三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TI切换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WLAN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