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颈轴承及旋转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4062.2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4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隆;筱原种宏;贝漕高明;胁勇一朗;小泽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17/0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戚传江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颈 轴承 旋转 机械 | ||
1.一种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
承载圈,形成为圆环状;
第一轴瓦,设置在所述承载圈的下半区域的内周侧,构成为从下方支承转子轴;
第一供油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瓦的上游侧紧前方;及
一对侧板,在所述承载圈的轴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沿所述转子轴的外周设置,
各个所述侧板包括:
第一区域;及
第二区域,位于比所述第一区域靠上侧处,该第二区域的在所述侧板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之间沿轴向延伸的间隙比所述第一区域的该间隙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还具备第二轴瓦,该第二轴瓦在所述承载圈的所述下半区域的内周侧设置于比所述第一轴瓦靠所述转子轴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构成为从下方支承所述转子轴,
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在所述第一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之间的位置范围沿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还具备第二供油单元,该第二供油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之间的周向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还具备导轴瓦,该导轴瓦设置在所述承载圈的上半区域的内周侧,覆盖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区域,
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区域除了在所述第一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之间的所述位置范围沿周向延伸之外,还在所述导轴瓦与所述第一轴瓦之间的位置范围及所述导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之间的位置范围中的至少一方沿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还具备配置在所述第二轴瓦的下游侧的第三供油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颈轴承还具备导轴瓦,该导轴瓦设置在所述承载圈的上半区域的内周侧,覆盖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区域,
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区域至少在所述导轴瓦的整个延伸范围沿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板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下半部,包含所述第一区域;及上半部,包含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下半部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半部及所述上半部呈以所述转子轴为中心的圆弧状,
所述上半部的中心角等于或大于所述下半部的中心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部的中心角为180度,
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上半部的周向范围的整个区域延伸,
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下半部的周向范围的整个区域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部的中心角大于180度,
所述上半部构成为能够分割成两个以上的部分。
11.一种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将转子轴支承于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轴颈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40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核心网接口设备
- 下一篇:旋转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