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冻循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84975.4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笠松伸矢;伊藤诚司;佐藤英明;布施卓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C09K5/02;F25B1/00;F28D20/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构件 室外热交换器 制冷剂回路 蓄积 过渡金属氧化物 金属绝缘体转变 蓄热 冷冻循环装置 添加物 制冷剂 高压制冷剂 室内散热器 二氧化钒 通常运转 消耗能量 温度带 蒸发器 压缩机 热源 散热 除霜 加热 流出 追加 | ||
在通常运转时切换为使从室内散热器(1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蓄积在蓄热构件(17)中的制冷剂回路,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6)产生了结霜时切换为将蓄热构件(17)中蓄积的热作为热源来对室外热交换器(16)进行加热来除霜的制冷剂回路。作为蓄热构件(17),采用对具有进行金属绝缘体转变的性质的作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的VO2(二氧化钒)将W(钨)作为添加物追加而成的构件,进行与制冷剂的温度带相应的高效的蓄热或散热,由此抑制压缩机的消耗能量的增加。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被编入本申请的、2016年4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90708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蒸发器产生了结霜时进行将其除霜的除霜运转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产生了结霜时进行将其除霜的除霜运转的冷冻循环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在蒸发器产生了结霜时,通过使从压缩机喷出的高温制冷剂(即,热气体)流入蒸发器来进行蒸发器的除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8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发明人们的研究,为了如专利文献1的冷冻循环装置那样利用热气体进行蒸发器的除霜,在除霜运转时也必须使压缩机以能够喷出热气体的方式工作。因此,除霜运转的执行会成为使压缩机的消耗能量增加的原因。
并且,在利用散热器使从压缩机喷出的高温制冷剂与加热对象流体(例如,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输送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加热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在除霜运转时导致加热对象流体的加热能力下降。
本公开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在能够进行除霜运转的冷冻循环装置中抑制压缩机的消耗能量的增加。
基于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喷出;散热器,使制冷剂散热;减压装置,使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使制冷剂蒸发。在通常运转时,使从压缩机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将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在减压装置中进行减压,使在减压装置中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进一步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吸入压缩机。冷冻循环装置还具备固体的蓄热构件,该固体的蓄热构件用于蓄积在通常运转时从压缩机的喷出侧至减压装置的入口侧的制冷剂流路中流通的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蓄热构件具有通过在金属与绝缘体之间发生相变来进行蓄热或散热的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在去除在蒸发器产生的霜的除霜运转时,将在蓄热构件中蓄积的热作为热源来对蒸发器进行加热。
据此,在除霜运转时,将在蓄热构件中蓄积的热作为热源来对蒸发器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消耗能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行蒸发器的除霜。
并且,作为蓄热构件采用具有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固体构件,因此能够在固体的状态下进行除霜所需的热的蓄积或散出。因而,与采用通过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变、或者气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变来进行蓄热或散热的蓄热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极其容易地在冷冻循环装置中配置蓄热构件。
另外,作为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采用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加上添加物而成的材料,由此能够调整转变温度(金属与绝缘体的相变温度)。因而,能够根据应用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的温度带而预先适当地调整转变温度。由此,能够实现蓄热构件的高效的蓄热或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热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通常运转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4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