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座及换气扇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85266.8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5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永崎大辅;增田健司;竹居寿刚;小崎雄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9/22 | 分类号: | H01R9/22;F24F7/013;F24F7/06;H01R4/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板 电线 壳体 电线插入孔 外部电源线 端子座 插入孔 隔离部 换气扇 隔开 | ||
端子座(21)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供外部电源线插入的外部电源线插入孔、供器内电线(27)插入的第一器内电线插入孔(30)及供器内电线(27)插入的多个第二器内电线插入孔(50);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以及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第一导电板具有与插入到第一器内电线插入孔(30)的器内电线接触的第一器内电线接触面和与外部电源线接触的外部电源线接触面。第二导电板具有与插入到第二器内电线插入孔(50)的器内电线接触的第二器内电线接触面。在壳体中形成有将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隔开的隔离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电线的端子座及换气扇。
背景技术
在换气扇中设置有端子座,所述端子座连接器内电线等电线。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这样的端子座中,在端子座的电线连接部形成有实现电线的插入的顺畅化的倾斜面。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形成有肋的结构,所述肋防止连接的电线的倒伏。这样,在连接电线的端子座中,实现施工性的提高及连接的电线的适当状态的维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95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这样的端子座用于具备马达的换气扇的情况下,从马达延伸的器内配线与向马达供给电源的外部电源线经由端子座具备的导电板电连接。然而,有时在从马达延伸的器内配线上不连接外部电源线,而使器内配线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器内配线彼此连接,需要追加设置端子座,在成本方面及设置空间方面成为问题。
另外,在将器内配线彼此连接的情况下,有时在相互连接的器内配线的中途连接电容器。在该情况下,在电容器与器内配线的连接部分设置有闭端连接器。因此,有可能发生由闭端连接器的铆接不良导致的故障。另外,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进行将闭端连接器铆接的作业,所以接线作业性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如下的端子座:即使在使器内配线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也无需追加端子座,并能够实现产品的可靠性的提高及接线作业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成目的,本发明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供外部电源线插入的外部电源线插入孔、供器内电线插入的第一器内电线插入孔及供器内电线插入的多个第二器内电线插入孔;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以及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第一导电板具有与插入到第一器内电线插入孔的器内电线接触的第一器内电线接触面和与外部电源线接触的外部电源线接触面。第二导电板具有与插入到第二器内电线插入孔的多条器内电线接触的第二器内电线接触面。在壳体中形成有将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隔开的隔离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端子座发挥如下效果:能够得到一种即使在使器内配线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也无需追加端子座,并能够实现产品的可靠性的提高及接线作业性的提高的端子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气扇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在拆下装饰格栅的状态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换气扇的主视图。
图3是在拆下装饰格栅并打开端子罩的状态下示出实施方式1的换气扇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换气扇的端子座收纳部的放大图,且是示出关闭端子罩的状态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换气扇的端子座收纳部的放大图,且是示出打开端子罩的状态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线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5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