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排放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5439.6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金世元;李昌烨;权慜晙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R3/16 | 分类号: | F23R3/16;F23R3/34;F23R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 燃烧 | ||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通过使分割火焰技术、空气分级技术、部分燃料预混技术及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最优化来构成火焰,因此,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性能优秀。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超低排放燃烧器包括:火焰生成部,对混合的燃料及空气进行燃烧,以生成第一火焰;以及多级空气供给部,插入有火焰生成部的一部位,并且向燃烧室内的第二火焰区域供给燃烧气体或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排放燃烧器,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使分割火焰技术、空气分级技术、部分燃料预混技术及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最优化来构成火焰,因此,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性能优秀。
背景技术
因能源枯竭和环境问题,近来燃烧系统的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实现这一点,积极地进行用于提高燃烧器性能的研究和用于改善运行方式的燃烧控制研究。
现有的代表性的低排放燃烧技术包括染料分级技术、空气分级技术、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燃烧气体内部再循环技术、再燃烧技术、OFA技术等。但是,这种燃烧技术需要额外的外部装置或需要复杂结构的周边装置的构成,在低排放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近来,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正在研究/开发将多个低排放燃烧技术整合并最优化的燃烧技术。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512352号(发明名称:通过燃烧气体的内部再循环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下称“现有技术1”。)公开了一种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料喷射体,用于向燃烧炉内部供给主燃料;至少一个第二燃料喷射体,配置在所述第一燃料喷射体的周围,并且配置成其前端进入所述燃烧炉的内部;再循环诱导部,通过流体力学的力量,使从所述燃烧炉产生的燃烧气体再循环到所述燃烧炉;燃料供给部,用于向所述第一燃料喷射体和所述第二燃料喷射体供给燃料;氧化剂供给部,用于向所述第一燃料喷射体与所述第二燃料喷射体之间的空间供给氧化剂;中心氧化剂喷射部,将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供给的氧化剂沿着所述第一燃料喷射体的内部移送到所述燃烧炉内;空气分级套筒,配置成围绕所述第一燃料喷射体,以便空气的分级;以及再循环促进突起部,附设在所述空气分级套筒的外表面,其中,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被供给的氧化剂,将通过所述空气分级套筒的内外部以多级供给,所述再循环促进突起部用于增加流动到所述再循环引导部与所述空气分级套筒之间的所述燃烧气体的流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所述现有技术1为了将燃烧气体再循环燃烧技术、燃料分级技术及空气分级技术整合应用,包括多个构成要素,因而具有复杂的结构,提高制造费用。
并且,所述现有技术1被设计成使用于水管式锅炉,因此,仅在特定燃烧系统中确保性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非限定在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并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提供一种超低排放燃烧器,其包括:火焰生成部,对混合的燃料及空气进行燃烧,以生成第一火焰;以及多级空气供给部,插入有所述火焰生成部的一部位,并且向燃烧室内的第二火焰区域供给燃烧气体或空气,经过所述多级空气供给部的康达(Coanda)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将形成康达流动路径,并被供给到所述第二火焰区域。这种结构的超低排放燃烧器通过使分割火焰技术、空气分级技术、部分燃料预混技术及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最优化来构成火焰,因此,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性能优秀。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分割火焰技术、空气分级技术、部分燃料预混技术及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最优化来构成火焰,因此,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性能优秀。
另外,本发明形成使分割火焰技术、空气分级技术、部分燃料预混技术及燃烧气体再循环技术最优化的简单结构,因此降低制造费用,并且易于维护管理。
并且,本发明可以设置在多种装置,能够用于多种燃烧系统,并非仅用于特定燃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未经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5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