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失眠症治疗支援装置及失眠症治疗支援用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89968.3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上野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续医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中央***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困倦 测试 时刻设定部 睡眠效率 支援装置 治疗 消息提示 测量 提示 支援 | ||
本发明的失眠症治疗支援装置具备:根据使用者的睡眠效率而设定使用者的就寝时刻并通知给使用者的就寝时刻设定部(14)、将比就寝时刻早第一规定时间的时刻设定为困倦测试的实施时刻的实施时刻设定部(15)、以及在到达困倦测试的实施时刻时向使用者提示用于催促实施困倦测试的催告消息的催告消息提示部(16);并且,尽管一天仅进行一次困倦测试,但会在与暗示失眠症的改善程度的睡眠效率相对应的适当时刻实施困倦测试,从而能够尽量减少使用者实施困倦测试的负担,而且能够根据失眠症的改善程度准确地测量使用者的困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援失眠症的治疗的失眠症治疗支援装置及失眠症治疗支援用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人备受失眠症的折磨。失眠症是指夜晚难以入睡的“入睡困难的失眠症”、无法保持睡眠的“中途醒来的失眠症”、清晨很早就醒来的“清晨早醒的失眠症”等的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则会睡眠不佳,因而会成为导致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或各种身体不适的原因。
目前,从改善使用者的睡眠质量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用于管理使用者的睡眠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中,对于与就寝的使用者的睡眠质量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客观参数进行监视,并将使用者起床期间测量认知能力或精神运动能力得到的客观测试数据的反馈经由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装置提示给使用者。
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认知测试或精神运动测试的例子,示出了测量反应时间的方法(测量每晚限定为4~5个小时的睡眠持续一周时所积累的困倦、情绪障碍、以及因为失眠症引起的精神运动能力的降低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中,根据认知测试等的结果,向使用者提示用于对使用者的行动产生影响的信息(警告、引导、建议、鼓励使用者的消息等),以改善之后的睡眠质量。
另外,除了专利文献1以外,还已知有根据反应时间进行困倦测试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检测使用者对于所产生的震动的应答,并根据使用者无应答的实际时长来判断使用者的清醒度。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扬声器输出声音来指定通知使用者操作随机设定的操作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并根据截止指定的操作开关被操作为止的反应时间信息来判断使用者的困倦程度。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中,根据通过测量使用者的反应时间进行的测试等的结果而提示警告、引导、建议、鼓励使用者的消息等信息,因而使用者按照该信息的内容采取行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然而,使用者按照基于一次测试的结果而提示的信息采取一次行动,并不能立即消除失眠症。因此,必须持续实施测试,并持续采取用于改善失眠症的行动。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因为认知能力或精神运动能力在一整天中会发生变化,因而在使用者起床期间定期执行测试。另外,还公开了在使用者起床期间随机或零散地进行测试。具体而言,以一日数次的方式跨越大范围时间进行数日认知测试或精神运动测试。通过便携式装置催促使用者在数日内每天同一时间执行测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36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40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5-115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系统中,为了通过最少的测试次数最大限度地获得关于认知能力或精神运动能力的信息以免对使用者造成负担,通过处理单元预先规定进行测试的时间。但是,即便如此,使用者也必须执行多次测试(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优选每1~8小时实施一次测试),因而存在负担大,从而无法持续治疗而放弃的可能性高这一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续医疗株式会社,未经永续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9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获取血液样本的装置
- 下一篇:驾驶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