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传递体、超声波转换器构造体及医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90087.3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吉岭英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7/10 | 分类号: | H04R17/10;A61B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传递 超声波 转换器 构造 医疗 设备 | ||
1.一种振动传递体,其中,
该振动传递体包括:
基端侧伸出部,其沿着中心轴线伸出,在该基端侧伸出部的基端固定超声波振子,该基端侧伸出部被输入由所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纵向振动;
被支承部,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设于所述基端侧伸出部的顶端侧,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传递所述纵向振动的状态下,该被支承部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位于振动的波节或者其附近,该被支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向径向外方突出,并支承于外壳;
顶端侧伸出部,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比所述被支承部向顶端侧伸出,该顶端侧伸出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传递被输入到所述基端侧伸出部的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纵向振动,该顶端侧伸出部具有比所述被支承部小径的外径;
第1中继部,其形成在所述被支承部和所述基端侧伸出部之间;以及
第2中继部,其形成在所述被支承部和所述顶端侧伸出部之间,
所述第2中继部形成为:位于该第2中继部与所述被支承部连续地邻接的位置的外径大于所述顶端侧伸出部的所述外径且大于所述第1中继部中的、与所述被支承部连续地邻接的位置的外径,该第2中继部具有变幅杆,在传递所述纵向振动时,相对于所述第1中继部或者所述基端侧伸出部处的振动的波腹的最大振幅,该变幅杆扩大在所述顶端侧伸出部的顶端输出的振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第2中继部与所述被支承部之间的交界的同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具有比所述第1中继部与所述被支承部之间的交界的同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大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第1中继部和所述第2中继部具有如下形状:在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纵向振动被输入到所述振动传递体的状态下,使对所述第1中继部施加的应力分布和对所述第2中继部施加的应力分布在自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远离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部均衡,从而抑制由所述被支承部的自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远离的部位处产生的力矩引起的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第1中继部和所述第2中继部具有如下形状:在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纵向振动被输入到所述振动传递体的状态下,在自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远离的位置使所述第1中继部的位移分布和所述第2中继部的位移分布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部均衡,从而抑制所述被支承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第1中继部和所述第2中继部具有如下形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部对称或者大致对称,在所述超声波振动的所述纵向振动被输入到所述振动传递体的状态下,抑制由所述被支承部的自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远离的部位处产生的力矩引起的振动并且抑制所述被支承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第1中继部具有变幅杆,该变幅杆与所述被支承部连续,在传递所述纵向振动时,相对于所述第1中继部或者所述基端侧伸出部处的振动的波腹的最大振幅,该变幅杆扩大在所述顶端侧伸出部的顶端输出的振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与在所述第1中继部不存在所述变幅杆的情况相比,所述第1中继部和所述基端侧伸出部合计的长度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顶端侧伸出部在其顶端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能够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在顶端侧连接具有处置部的振动传递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递体,其中,
所述被支承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向径向外方突出的板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00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