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节点和其中的用于用户平面切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91986.5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9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H·汉努;M·埃里克森;王敏;J·克里斯托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W3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于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节点 无线电链路 用户平面 关联 无线通信设备 用户平面数据 传输机会 | ||
一种用于操作网络节点的方法。所述网络节点提供(503)用于针对与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用户平面切换无线电链路的时间的指示。所述无线电链路从与第一网络节点相关联的第一无线电链路切换到与第二网络节点相关联的第二无线电链路。用于切换所述无线电链路的所述时间是基于所获得的在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处的用户平面数据的传输机会的指示。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网络节点及其中的方法。特别地,它们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用户平面切换。
背景技术
诸如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也被称为例如用户设备(UE)、移动终端、无线终端和/或移动台。这些术语将在下文中互换使用。
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在无线或蜂窝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系统(有时也称为蜂窝无线电系统或蜂窝网络)中无线通信。例如,可以在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之间、在无线通信设备与普通电话之间和/或经由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内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可能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在无线通信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执行通信。
接入网络节点(也称为接入节点,例如基站)通过在射频上工作的空中接口与接入网络节点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表达下行链路(DL)用于从接入网络节点到无线通信设备的传输路径。表达上行链路(UL)用于相反方向(即从无线通信设备到接入网络节点)的传输路径。
此外,每个接入网络节点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或无线电接口(也称为无线接入技术(RAT))。无线通信技术的示例是新无线电(NR)、长期演进(LTE)、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在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论坛中,电信供应商提出并同意网络标准并研究增强数据速率和无线电容量。
移动性是许多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要求。无线通信网络支持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性,例如无线通信设备的服务连续性,例如方式为将无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或从一个接入网络节点转移到另一个接入网络节点,这通常称为切换。
切换应该在没有任何数据丢失和尽可能小的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在LTE中,利用由无线通信网络控制并由无线通信设备辅助的切换,例如如3GPPTS 36.300版本14.0.0所描述的。如果需要以及如果可能,将无线通信设备移动到确保服务连续性和质量的最合适的小区。
电信业目前正在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即5G。5G的NR可以在比当前LTE(第四代RAT)更高的频率上工作。因此,很可能的是,NR基站(例如根据NR标准工作的基站)可能仅覆盖LTE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的一部分。
图1示出了共存LTE和NR RAN的三种典型覆盖场景。NR RAN标有虚线或填充的覆盖区域。左侧的覆盖场景是初始覆盖场景,而右侧示出了长期场景。右上方的场景对应于共址的覆盖区域,而右下方对应于非共址的覆盖区域。
除了NR频带的较高路径损耗之外,较高频率还意味着无线电信号在较低衍射和较高室外和/或室内穿透损耗方面的更具挑战性的传播条件。与在NR中使用波束成形一起,这意味着预期NR无线电链路的变化比用于LTE的对应无线电链路更快。也就是说,使用NR的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在高频下经历信号强度的突然下降。为了克服这一点,在3GPP中讨论了实现LTE和NR之间的“紧密集成”,这可能意味着类似于LTE中的双连接性(DC)的解决方案。在文献3GPP R2-165330“LTE和NR之间的基于双连接性的链路切换”中描述了这种解决方案。这使得能够实现更可靠的连接,因为根据LTE工作的网络节点(例如在较低频率下工作)可以在根据NR工作的网络节点具有覆盖空洞时确保无线通信设备的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1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