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防滞留式烘烤传送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690000039.6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3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封时广;李智才;王耀狮;彭雪峰;陈文超;陆志勇;黄东建;陈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惠利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8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滞留 烘烤 传送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榨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滞留式烘烤传送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像花生、榛子、杏仁、咖啡、可可豆等许多农产品,在深加工之前如果能进行烘烤处理,其口味、颜色及质感都将有较大改善。另外,花生是植物油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榨花生油及生产花生酱和糖果等之前必须将花生做烘烤处理,烘烤时间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烘烤产品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
现有的烘烤设备以流水线式为主,此类烘烤设备由单一的主动轴配合单一的从动轴连接传送带形成单层传送单元,为了保证烘烤效果,其常常通过延长烘烤路径实现,但这样导致整个设备占地面积过大,对场地要求相对较高,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且烘烤传送路径足够长的烘烤传送单元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滞留式烘烤传送单元,占地面积小、烘烤传送路径长,且避免了相邻两传送带之间的转接处出现滞留,从而提升了传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滞留式烘烤传送单元,用于烘烤榨油一体机中以传送待烘烤原料,所述防滞留式烘烤传送单元包括导向框、正向传送组件和反向传送组件,所述反向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正向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相反;
所述正向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同一侧的同轴且均匀间隔的多个第一从动轴,各所述第一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之间均传动连接有一第一传送带;所述反向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轴同一侧的同轴且均匀间隔的多个第二从动轴,各所述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之间均传动连接有一第二传送带;
所述导向框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侧,所述导向框用于将所述烘烤原料的相邻的正向传送和反向传送串接形成完整的传送路径;
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从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传送带与多个所述第二传送带沿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的方向交错分布;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相邻,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高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相邻,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框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侧边处的边框,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上的第一导向板,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上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传送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的传送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轴长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二主动轴长于所述第二从动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二传送带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分布的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分布的第二防滑槽。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防滑槽绕所述第一主动轴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防滑槽绕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轴通过第一缓冲连接组件与所述烘烤部的围板缓冲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通过第二缓冲连接组件与所述烘烤部的围板缓冲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组件与所述烘烤部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烘烤部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开设有用于空气循环的第一通孔阵列;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开设有用于空气循环的第二通孔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惠利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惠利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90000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