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极、电极单元和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90000258.4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8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内藤胜之;信田直美;吉永典裕;太田英男;横田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C25B11/03 | 分类号: | C25B11/03;C02F1/46;C25B9/00;C25B1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单元 电解 装置 | ||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基材、多个第1凹部和多个第2凹部,所述基材具有第1表面、与所述第1表面对置的第2表面、和从所述第1表面贯通至所述第2表面的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第1凹部在所述第1表面开口,所述多个第2凹部在所述第2表面开口并且开口面积宽于所述第1凹部,
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的边缘部的曲率半径为0.01mm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的边缘部的曲率半径为2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2凹部的开口的边缘部的曲率半径为0.01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多个开口的一部分与所述第2凹部的一部分贯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2凹部的一部分贯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数量多于所述第2凹部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基材平行的方向的最小截面是端部为圆形的长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基材平行的方向的最小截面是椭圆或角部为圆形的菱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2凹部从除密封部外的所述基材的一端连接至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凹部从除密封部外的所述基材的一端连接至另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贯通孔的与所述基材平行的方向的最小截面积为0.01~4mm2。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第1表面的除所述第1凹部外的区域被平坦地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基材的平坦部的平均粗糙度为0.01μm~3μ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基材的位于所述基材的中心部的贯通孔的开口率小于位于所述基材的周边部的贯通孔的开口率。
15.一种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由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构成的第1电极;
配置于所述第1表面上并透过离子的多孔质隔膜;
设置于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1表面侧的第2电极;和
设置于所述多孔质隔膜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电解液保持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进一步具备设置于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1表面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多孔质膜,所述多孔质膜被夹持于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第1表面与所述多孔质隔膜之间。
17.一种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解槽和被装入所述电解槽中的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极单元、由所述电极单元划分而成的第1电极室和第2电极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中,所述第1电极室为阳极室,所述第2电极室为阴极室,该电解装置进一步具备向所述电解槽导入包含氯化物离子的电解质溶液的管线、从所述阳极室取出酸性电解水的管线、和从所述阴极室取出碱性电解水的管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解装置,其中,所述取出酸性电解水的管线进一步具备测定电导率的传感器。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中,所述第1电极室包围所述第2电极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900002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用电极、电极单元及电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电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