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及其储热放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0794.5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李峻;牛兵;徐传海;唐秋平;秦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厂 容量 相变 放热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热和放热的闭式循环系统(1),用于稳定闭式循环系统(1)内介质压力的定压系统(2),以及用于将闭式循环系统(1)内的疏水收集起来的疏水系统(3);
所述闭式循环系统(1)包括闭式循环泵(11)、储热加热器(12)、储热装置(4)和放热冷却器(14),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出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出端均与储热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入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入端均与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储热装置(4)的输出端依次与定压系统(2)、闭式循环泵(11)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连接,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和储热加热器(12)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61),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和放热冷却器(14)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62),定压系统(2)和储热装置(4)之间安装有第三阀门(63);
所述放热冷却器(14)上安装有供水管道(16)和回水管道(17),回水管道(17)上安装有流量测量装置(18),储热加热器(12)上安装有蒸汽管道(19)和安全阀(13);
所述定压系统(2)包括高压膨胀水箱(21)和除盐水系统(22),所述除盐水系统(2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位调节阀门组(23)与高压膨胀水箱(21)的输入端连接,高压膨胀水箱(2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阀门(64)与储热装置(4)连接;
所述疏水系统(3)包括热网疏水泵(31)和疏水收集器(32),所述热网疏水泵(31)一端通过第五阀门(65)与储热装置(4)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2)依次与第二水位调节阀门组(34)和回水管网(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疏水泵(31)有两个,且所述两个热网疏水泵(31)呈并联布置,所述两个热网疏水泵(31)均一端与储热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回水管网(3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4)包括支撑架(41),和多个依次连接并整体呈一字型的安装在支撑架(41)上的集装箱(43),集装箱(43)内放置有储热腔室(42),储热腔室(42)顶部安装有将所述储热腔室(42)顶部密封的盖板(49),每个集装箱(43)的外壳上均安装有滑动销(44),每个储热腔室(42)内均安装有两组换热管组(45),每组换热管组(45)均包括呈横向布置的放热管(46)和呈横向布置的储热管(47),有放热总管(92)和储热总管(91)安装于集装箱(43)上方,且所有放热管均与所述放热总管(92)连接,所有储热管均与所述储热总管(91)连接,位于同一组的放热管(46)和储热管(47)之间连接有多个呈纵向布置翅片管(48),位于不同组的翅片管(48)在储热腔室(42)内呈相邻布置,且相邻两个翅片管(48)内的液体流向相反,所述翅片管(48)在竖直方向呈S型布置,翅片管(48)的输入端与储热管(47)连接,翅片管(48)的输出端与放热管(4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底部安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滚动支架(7),和多个间隔布置且与与所述支撑架(41)铰接的固定支架(8)。
5.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的储热放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储热方法和放热方法,其中,所述储热方法方法为:关闭第二阀门(62)和第四阀门(64),打开第一阀门(61)和第五阀门(65),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记录流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的热量,换热介质先由储热装置(4)进入到储热加热器(12)中,再在储热加热器(12)中被加热,最后通过闭式循环泵(11)重新流回到储热装置(4)中,此时实现储热功能;所述放热方法为:关闭第一阀门(61)和第五阀门(65),打开第二阀门(62)和第四阀门(64),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记录流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的热量,换热介质先由储热装置(4)进入到储热冷却器(14)中,再在储热冷却器(14)内被冷却,最后通过闭式循环泵(11)重新流回到储热装置(4)中,此时实现放热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07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良好启动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环路热管
- 下一篇:一种高效相变储能封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