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3823.3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翁英哲;吴登渊;黄泽琳;何智南;杨竣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J15/447;F04D29/06;F04D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机械 润滑 系统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包含:一传动轴,其相对二轴向端为一动力侧与一带动侧,在动力侧设有机身组件,在机身组件内设有一第一轴承与一第二轴承;一喷油间隔环套设于传动轴且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间并且连通于供油回路,喷油间隔环具有环绕其轴向的外环圈与内环圈,在外环圈设有至少一第一孔洞与供油回路相连通且贯穿喷油间隔环两轴向侧面;一迷宫环,其具有一第一轴向端与一第二轴向端,其外径由第一轴向端朝向第二轴向端渐扩,第二轴向端朝向带动侧,在迷宫环外侧环绕其轴向设有环形阶梯状结构,迷宫环套设于传动轴且嵌设于机身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负压工况下仍保有多层次元件阻绝润滑油泄漏与改善密封件定位精度的密封方式的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轴承密封总成的油路运作机制为:润滑系统供油后,传动轴高速旋转带着抛油环将多余的润滑油向圆周甩出,而油箱上下各有一回油通道,用以回收多余的润滑油,而间隔环则用以避免轴承内外环接触同一零件产生摩擦,由轴承压环固定轴承,一旦有多余的润滑油向带动侧(叶轮侧)扩散时,则由传动轴上的抛油沟进行第一道阻绝手法,最后以迷宫环做为密封。
在正压(送风)下,带动侧所产生的气流推力往动力侧(马达侧,亦即轴承密封总成内侧),能将密封的零组件以更紧迫的方式防止泄漏;然而,一旦在负压(真空)状态下,气流推力却会反向变成拉力,朝向带动侧(亦即轴承密封总成外侧),在压力差影响下,润滑油会往带动侧(叶轮侧)泄漏进入工作流体而造成污染。换言之,传统方式组合密封无法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
因此,如何能有一种轴封、排气、集油、抛油、供油与回油构造的技术手段,达成润滑油油路顺畅、泄漏阻绝与正、负压工况皆可实施的功效,以解决润滑系统泄漏的「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是相关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流体机械润滑系统总成,其包含:
一传动轴,其相对二轴向端分别为一动力侧与一带动侧,在动力侧设有一机身组件,在机身组件内设有一第一轴承与一第二轴承;
一喷油间隔环,套设于传动轴且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并且连通于一供油回路,喷油间隔环具有环绕其轴向的一外环圈与一内环圈,在外环圈设有至少一孔洞贯穿喷油间隔环的两轴向侧面,第一孔洞与供油回路相连通;以及
一迷宫环,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轴向端与一第二轴向端,第一轴向端朝向动力侧,第二轴向端朝向带动侧,迷宫环的外径由第一轴向端朝向第二轴向端渐扩,在迷宫环外侧环绕其轴向设有多个凹槽,使迷宫环外侧形成环形阶梯状结构,迷宫环套设于该传动轴且嵌设于机身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1A部放大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喷油间隔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迷宫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的抛油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传动轴
11-动力侧
12-带动侧
13-机身组件
131-涡壳盖板
132-供油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单元和系统
- 下一篇:具有改善性质的无摩擦锻造铝合金溅射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