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景观水体修复的生物激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4673.8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声;邹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2;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湖泊 景观 水体 修复 生物 激活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景观水体修复的生物激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河道、湖泊、景观水是城市中的主要水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水体污染也越发严峻。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被污染的土壤以及大气沉降物不断排入河道、湖泊和景观水中,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虽然水体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当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超过了其自净容量时,水体则不能自行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水体的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污染物增多,导致某些以此类污染物为物质、能量来源的优势藻类大量繁殖,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果没有及时切断外源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越积越多,好氧微生物就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转化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发臭物质。此过程引起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臭气逸出水面,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
针对上述河道、湖泊、景观水体黑臭污染的治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或外源投加微生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碳源、氮源、能量、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物质。然而受污染的水体绝大部分已出现严重的营养失衡和环境缺氧,并且含有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的毒性物质,不利于土著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营养条件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于局部小环境,如污水处理的生化系统,尤其如此。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景观水体修复的生物激活剂。该生物激活剂能刺激水体中的好氧有益菌的繁殖,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能力,并能屏蔽化学残留物对微生物的毒性,从而提高水体系统的抗冲击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景观水体修复的生物激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激活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的氨基酸为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和谷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维生素H的复合维生素,优选所述的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维生素H的质量比为1-2:1-2:1-2。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和琥珀酸,或柠檬酸钠和琥珀酸钠,优选所述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和琥珀酸的质量比为1-2:1-2的混合物或者柠檬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质量比为1-2:1-2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无机盐为KH2PO4、K2HPO4、MgCl2、CaCl2和NaCl,优选所述无机盐为KH2PO4、K2HPO4、MgCl2、CaCl2和NaCl的质量比为1-2:1-2:1-2:1-2:1-2的混合物;所述的微量元素为FeSO4、CuSO4、ZnSO4、MnCl2、CoCl2和Na2MoO4,FeSO4、CuSO4、ZnSO4、MnCl2、CoCl2和Na2MoO4的质量比为1-2:1-2:1-2:1-2:1-2:1-2的混合物;所述的激素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湖泊、景观水体修复的生物激活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