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胺硫酸盐和氧化钙制备辛酰氧肟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5068.2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4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瑞;焦志刚;杨正龙;邹忠华;翟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禹城禹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9/06 | 分类号: | C07C25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宝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7 | 代理人: | 荆向勇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禹城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盐 氧化钙 制备 辛酰氧肟酸 方法 | ||
一种羟胺硫酸盐和氧化钙制备辛酰氧肟酸的方法,属于化妆品原料合成领域,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在温度≤10℃下,将生石灰加入到羟胺硫酸盐的溶液中,过滤除去析出的硫酸钙,再依次加入生石灰和辛酸甲酯,于30~60℃下发生羟肟化反应,2~6小时后回收溶剂,冷却至0℃,低温下加入10%盐酸,调pH值到3~4,析出辛酰氧肟酸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辛酰氧肟酸。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产品纯度好,且使用廉价、易得的生石灰作碱,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羟胺硫酸盐和氧化钙制备辛酰氧肟酸的方法,属于化妆品原料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羟胺盐酸盐作为羟胺的来源,但是也有少量文献使用羟胺硫酸盐作为替代品。
上世纪70年代,Shchukina介绍了一种羟胺硫酸盐制备酰氧肟酸的工艺(Khim.Prom.,Moscow,1970,49(3),220),该方法中羧酸甲酯、羟胺硫酸盐和氢氧化钠的混合体系首先在20~25℃下反应2小时,接着升温至55~60℃反应1小时,然后在低于40℃的温度下酸化至pH值4~5,得到游离的C7~9酰氧肟酸,产率为72~78%。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专利(USSR Pat.390074,1973‐7‐11)使用3~5%的阴离子乳化剂,实现了制备收率的适当提高,实施例中戊酰氧肟酸的收率提高到61.2%,癸酰氧肟酸的收率提高到89%,但是羟胺盐酸盐或者羟胺硫酸盐必须过量40%。
随后,另外一篇俄罗斯专利(USSR Pat.513970,1976‐5‐15)报道了一种改进方案,在碱性溶媒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0~250%的烃类(其中极性组分低于20%,如高级醇或酯等),羟胺硫酸盐和羧酸酯反应制得C8~11酰氧肟酸的烃溶液。但是由于羧酸酯反应不完全,致使产率不高,产品难以提纯。
美国专利US3933872也介绍了另外一种合成思路,使用无水低级醇作为溶媒,羟胺硫酸盐和脂肪酸甲酯在二甲胺存在下反应生成酰氧肟酸,经二甲胺中和得到酰氧肟酸铵沉淀,将其过滤、干燥、酸化,即可得到较纯的酰氧肟酸产品。但是,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使用极易挥发的二甲胺作为缚酸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率,专利US6145667采用油、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有效减少了羧酸酯的用量,高效避免了酯交换副反应,得到非常高的产率。实例中,在25~35℃下,羟胺硫酸盐、大豆油、氯化二辛基二甲胺、羧酸甲酯、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比为1.00:2.55:0.02:1.87:0.93:0.59,制得酰氧肟酸和大豆油的混合物,虽然其中产物羟肟酸最高含量可达38.5%,折算成产率为97.5%,但是无法得到纯度理想的酰氧肟酸固体。
公开号为CN104586730、CN104586705、CN105147535、CN105616281、CN105726456、CN105769652也公开了辛酰氧肟酸的制备、应用。
综上所述,目前仍然缺乏羟胺硫酸盐制备酰氧肟酸固体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胺硫酸盐和氧化钙为原料、高效合成辛酰氧肟酸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羟胺硫酸盐和氧化钙制备辛酰氧肟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温度≤10℃下,将生石灰分批加入到羟胺硫酸盐的溶液中,过滤除去析出的硫酸钙,再依次加入生石灰和辛酸甲酯,于30~60℃下发生羟肟化反应,2~6小时后回收溶剂,冷却至0℃,低温下加入10%盐酸,调pH值到3~4,析出辛酰氧肟酸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辛酰氧肟酸。
优选的,
所述溶剂选自甲醇、水或者甲醇和水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优选溶剂为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禹城禹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禹城禹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