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6695.8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陶里;郑清林;徐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浆 套筒 缺陷 检验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包括X射线机、灌浆套筒试件、数字影像板、操作平台和计算机,灌浆套筒试件和数字影像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平台上设有载物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操作平台进行移动,灌浆套筒试件固定在载物台上,数字影像板和计算机连接,X射线机发出的X射线照射在灌浆套筒试件后在数字影像板上投影成像。本发明的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通过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位置调整,X射线机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照射后由数字影像板得到投影图像文件,再对投影图像文件进行参数分析,即可得到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宽度和缺陷面积等精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筑工业化是规划确定的任务之一,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灌浆套筒试件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连接结构,通常包括套筒,内部钢筋,以及用于连接固定套筒和内部钢筋的灌浆,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或地震等突发状况时,灌浆套筒试件将承受拉、压等作用,内部灌浆材料的应力很大,如果灌浆不密实或存在较大缺陷必将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对灌浆套筒试件的材料密实度进行检测是建筑行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等项目已开展工业化建筑节点验收的相关研究,以期解决灌浆缺陷的定量识别问题。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力学性能的检验,检验过程会对灌浆套筒试件造成损坏,而且不能对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面积和缺陷位置等进行精确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对缺陷面积和缺陷位置等进行精确计算且能够避免对灌浆套筒试件造成损坏的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实现对缺陷面积和缺陷位置等进行精确计算且能够避免对灌浆套筒试件造成损坏的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灌浆套筒试件的套筒的外径D以及所述套筒内的钢筋的直径Φ;S2、将所述灌浆套筒试件固定在载物台上,所述载物台设在操作平台上,所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操作平台进行移动,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的一侧设置X射线机,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的另一侧设置数字影像板,所述数字影像板连接计算机;S3、将所述载物台调整至第一位置,测定所述X射线机的射线源与套筒试件轴线的距离H,打开所述X射线机,所述X射线机发射的X射线穿过所述灌浆套筒试件后由所述数字影像板接收,所述数字影像板接收所述X射线进行处理后得到第一张投影图像文件;S4、将所述载物台调整至第二位置从而使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绕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得到第二张投影图像文件;S5、对所获得的第一张投影图像文件和第二张投影图像文件进行参数分析,进而计算出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的宽度、长度和面积信息。本发明的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检验方法,通过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位置调整,经X射线机照射后由数字影像板得到投影成像图像,再对投影成像图像进行参数分析,即可得到灌浆套筒试件的缺陷面积和缺陷位置等精确信息。
所述灌浆套筒试件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载物台上,所述载物台可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并可绕灌浆套筒试件轴线进行转动。
所述数字影像板紧贴所述灌浆套筒试件,所述数字影像板与所述X射线机的发射源和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的中心连线垂直。
所述步骤S4中灌浆套筒试件绕轴线的旋转角度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6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