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9055.2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肖茹;李圆圆;刘可;刘畅;王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5/5393;C08K3/24;C08K3/38;C08K3/30;C08K3/22;C08K3/36;C08G69/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聚酰胺 66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将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二元胺和溶剂混合搅拌均匀进行成盐反应,制得阻燃剂盐;所述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的结构式为:
式中,R1为直链或支化的C1~C15的次烷基;
所述二元胺的结构通式为H2N-R2-NH2,R2为直链的C3~C10的亚烷基或亚芳基;
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
2)将添加型磷系阻燃剂、66盐和水混合后进行保温保压反应,然后卸压至常压,所述保温保压反应的温度为210~230℃,压力为1.6~2.1MPa,时间为1~3h;
3)调节温度后将阻燃剂盐加入到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进行缩聚反应,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240~260℃,时间为1~3h;
4)后处理得到无卤阻燃聚酰胺66;
所述无卤阻燃聚酰胺66分子链中磷含量为0.4~0.8wt%,所述添加型磷系阻燃剂在无卤阻燃聚酰胺66中的含量为4~9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与二元胺的摩尔比为1:1~1.2,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所述混合搅拌均匀的搅拌速率为50~400r/min,所述成盐反应的温度为60~90℃,成盐反应的时间为2~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保温保压反应的搅拌速率为50~400r/min;步骤3)中,所述阻燃剂盐的加入时间控制在0.5~1h;缩聚反应体系中,按重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加入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中还含有协效阻燃剂和/或己二酸;所述协效阻燃剂的加入量为1~2份,所述己二酸的加入量为0.1~1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型磷系阻燃剂为二乙基次膦酸铝、二乙基次膦酸锌、甲基丁基次膦酸铝、甲基环己基次膦酸铝或甲基苯基次膦酸铝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协效阻燃剂为锡酸锌、硼酸锌、硫酸钡、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后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将体系抽真空到-0.05~-0.1MPa,将温度调节到265~275℃,保持0.5~3h后停止搅拌,继续持续抽真空以达到液相增粘目的,静置10~20min后通氮气出料。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无卤阻燃聚酰胺66,其特征是:所述无卤阻燃聚酰胺66由阻燃聚酰胺66分子链以及分散在阻燃聚酰胺66分子链之间的添加型磷系阻燃剂组成,所述阻燃聚酰胺66分子链由聚酰胺链段和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链段组成,所述阻燃聚酰胺66分子链中磷元素的含量为0.4~0.8wt%;
所述添加型磷系阻燃剂在无卤阻燃聚酰胺66中的含量为4~9wt%;
所述聚酰胺链段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DPO基反应型磷系阻燃剂链段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1为直链或支化的C1~C15的次烷基,R2为直链的C3~C10的亚烷基或亚芳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型磷系阻燃剂为二乙基次膦酸铝、二乙基次膦酸锌、甲基丁基次膦酸铝、甲基环己基次膦酸铝或甲基苯基次膦酸铝中的一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卤阻燃聚酰胺66,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极限氧指数大于30%,垂直燃烧测试达到UL94V-0级,燃烧测试中离火自熄,无熔滴产生;
所述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耐久性能良好,水洗50次,极限氧指数保持在28%以上;
所述无卤阻燃聚酰胺66的熔点为252~261℃,拉伸强度为58~72MPa,断裂伸长率为3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90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