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干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042.7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0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宝;吴笑弟;程振朔;韩帅;朱丰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C08G63/676;C09D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性 不饱和 聚酯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干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将二元醇、二元酸等反应物料加入反应器中,在N2气保护下加热搅拌,逐步升温至170‑190℃,在此温度下进行酯化反应3‑5h,至酸值达到85‑95mgKOH/g,停止反应,降温至100℃‑110℃,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副产残液烯丙基醇醚、油酸封端剂,升温至180‑190℃进行封端反应2‑4h,酸值小于40mgKOH/g时反应结束,降温至90℃‑100℃,加入适量苯乙烯及对苯二酚阻聚剂稀释,制得固含量65%的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本发明中使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副产残液烯丙基醇醚作为主封端剂,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能,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干性不饱和聚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是二元酸和多元醇经缩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不饱和二元酸与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与不饱和二元醇缩聚,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3000、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低聚物,低聚物的化学结构决定着UPR的结构、种类和交联产物的性能。UPR具有无溶剂施工、硬度高、耐磨、耐热、耐溶剂等性能,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由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易受空气中氧气的阻聚作用,表里干性不一,容易引起表面发粘,常用表面薄膜覆盖法和添加石蜡的方法来改进表干性,给施工操作带来不利。为了解决普通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常温固化过程中,因受空气中氧的阻聚而出现表面发黏不干等问题,因此,人们在合成树脂时引入适量的气干性单体,它的吸氧性能使树脂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聚合固化,从内在改进气干性,进而改善表面发黏现象,使漆膜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的打磨性,克服了普通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施工局限性和漆膜干性差的缺点。
气干型UPR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可用适当引发交联,在常温就成为热固型的树脂,它是一种新颖的常温快干嵌填的无溶剂新材料,涂膜外观丰满,透明性好,光泽度高,不易沾污,耐热、耐磨、耐溶剂,具有经久保光保色的特点,是当今风靡国内外的高级木器漆最好的饰面材料之一,性能优异,典雅华贵;也广泛地应用于金属表面的底基嵌填,特别适用于汽车、火车、飞机、机车等表面的填平或修补,成为国内现有腻子材料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
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主要有以下种技术路线:
一种是用干性油改性不饱和聚酯,干性油和半干性油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常用的干性油有大豆油、亚麻油、脱水蓖麻油、藏红花油、棉子油、桐油等,其分子中含有多个间隔或共轭双键,吸收空气中氧成膜,隔绝了氧气对不饱和聚酯的阻聚作用,从而赋予树脂气干性。将不饱和脂肪酸引入到聚酯分子中的方法有:①作为二元醇引入;②通过Diels-Alder反应引入;③作为脂肪酸引入。该种树脂可用于涂料,也可用于腻子。
另一种是用异氰酸酯,如TDI、MDI和PAPI等对不饱和聚酯进行改性,利用异氰酸根交联成膜而隔绝氧气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阻聚作用。
第三种含环状烯结构聚酯树脂,具有环状烯分子双键邻近碳原子上的氢比较活泼,失去α-H的自由基能与双键发生ρ-π共轭而使其稳定,使得含有环状烯结构的不饱和聚酯具有气干性。环状烯结构中的双键在树脂固化时是非活性的,双环戊二烯、四氢苯酐是这类物质的代表。
第四种含缩醛环结构的聚酯,在缩醛环结构中,醛碳原子受到两个醚氧键吸电子的作用,而使与其相连的氢原子容易失去,使得聚酯具有了气干性。甘油和甲醛在酸催化下生成五元环和六元环化合物,利用生成物中剩余的一个羟基,可将缩醛环引入到聚酯分子中;最为常用的是引入季戊四醇二烯丙基醚,季戊四醇与丙烯醛在酸催化下生成季戊四醇二烯丙基醚,其分子中的双键可与不饱和聚酯中的羟基发生醚化反应,从而将缩醛环引入到聚酯分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